文公飨甯武子,赋《湛露》《彤弓》,当然是不合于礼的。超标准接待,既不合于纪,也不合于规,既不能做,也不能接受。因此,甯武子说”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乎?”再引申一下,也就有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意思。
规矩还是要守的。
鲁文公四年,公元前623年,卫国的甯武子到鲁国访问,文公设宴招待他,并让乐工为他演奏《湛露》与《彤弓》两首诗的乐曲。甯武子没说感谢,也不赋诗作答。文公很纳闷,于是派人私下去打听一下原因。甯武子回答说:“我以为是乐工在练习这两首曲子呢。从前诸候在正月时去京师朝贺天子,天子设宴招待并奏乐,这时就赋《湛露》这首诗,表示天子对着太阳南面而坐,诸候效劳听命于天子。诸候和天子同仇敌忾,向天子献上讨伐四方夷狄的俘虏,天子因此赏赐红色的弓一张和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张和箭一千支,按诸候的功劳而报以相应的宴乐。我是前来巩固我们的友好关系的,承国君赐宴,岂敢犯大礼而自取罪过呢?”
甯武子,也作宁武子,春秋时卫国大夫,姬姓,甯氏,卫康叔姬封后代,名俞,武是他的谥号。甯武子事卫文公、卫成公。成公无道,为晋所攻,失国奔楚、陈,终为晋侯所执。宁俞不避艰险,周旋其间,卒保其身,而济其君。孔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史记·孔子世家》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孔子在去陈国的路上,在匡这个地方被误认为鲁国季氏家臣阳虎而被围困,颜回等弟子去救也没有成功,后来,孔子派一个弟子去卫国大臣宁武子那里当家臣,疏通了宁武子的关系,才得以摆脱围困。
《湛露》是现存《诗经·小雅》中的一首,全诗是: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湛湛,是露水浓重的样子。匪,通“非”。晞,干。厌厌,同“懕懕”,安乐、和悦的样子。夜饮,晚宴。宗,宗庙。载,则。考,成,或说“考”是“孝”错写。杞棘,枸杞和酸枣,都是灌木,有剌,果实甘酸可食。显允,显是光明,允是诚信,光明磊落而诚信忠厚。令德,美德,令是好的意思,如我们常说的令尊、令郞等。桐、椅,树名。离离,果实多而下垂的样子,犹“累累”,与“离离原上划”之意不同。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令仪,美好的容止、威仪。
这首诗的大意是:
浓重的露水,太阳出来才蒸发。盛大的晚宴,不醉不归。浓重的露珠,挂在丰茂草叶上。盛大的晚宴,设在宗庙。浓重的露珠,挂在枸杞酸枣上。光明磊落的君子,都有美好的德行。梧桐和椅树,结满了果实。和乐宽厚的君子,都有美好的仪容。
《彤弓》也收入现存《诗经·小雅》,全诗是: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彤弓,漆成红色的弓,是天子用来赏赐有功诸侯的赏赐用品。弨,是弓弦松弛的样子。言,句中助词,相当于“而”,或曰“王命”、“王言” 。藏,珍藏。嘉宾,这里指有功的诸侯。中心,内心。贶,嘉许。飨,用酒食款待宾客,春秋时代常用此词。右通“侑”,劝(酒),朱熹说:“右,劝也,尊也。”櫜,装弓的袋,此处指装入弓袋。酬,敬酒。
这首诗的大意是:
红漆雕弓已经松了弦,功臣接受赐予并珍藏起来。我有这些尊贵的宾客,心中实在很高兴。钟鼓乐器已摆好,一早设宴来庆贺。
红漆雕弓已经松了弦,功臣接受赐予并珍藏起来。我有这些尊贵的宾客,心中实在很高兴。钟鼓乐器已摆好,一早设宴来劝酒。
红漆雕弓已经松了弦,功臣接受赐予并珍藏起来。我有这些尊贵的宾客,心中实在很高兴。钟鼓乐器已摆好,一早设宴来敬酒。
周天子用弓矢等物赏赐有功的诸侯,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一种礼仪制度。《彤弓》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样的场面。
因此,《湛露》与《彤弓》都是天子宴乐时才能赋的诗,而鲁文公让人赋此诗,甯武子认为不合于礼,因此不致谢也不作答,并说是乐工在练习此曲,不是为他而赋,以此表示不敢接受这样的大礼。甯武子不致谢也不作答,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所以鲁文公很纳闷。
鲁国是有天子之礼的。《礼记·明堂位》记载说:“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但《礼记》一书的很多记载,历史上是有疑问的。《史记·鲁周公世家》也记载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执书以泣,曰:“自今后其无缪卜乎!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但是,鲁有天子礼乐,是为了郊祭文王,并不是说鲁君就和天子一样。鲁隐公五年,鲁国祭仲子庙,又准备在庙里献演万舞。隐公向众仲询问执羽舞的人数。众仲回答说:“天子用八行,诸侯用六行,大夫四行,士二行。舞,用来调节八种材料所制乐器的乐音而传播八方之风。所以人数在八行以下。”隐公听从了。从此以后献演六羽乐舞,开始使用六行舞人(《左传·隐公五年》)。
因此,文公飨甯武子,赋《湛露》《彤弓》,当然是不合于礼的。超标准接待,既不合于礼,也不合于规,既不能做,也不能接受。因此,甯武子说”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乎?”再引申一下,也就有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意思。
规矩还是要守的。
【本文是读书笔记。参考书目: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