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经生态”里的“往回拉”

      读集注本,始知古来“注经生态”,并非如想当然之不堪也,各注家往来议论,倒不是依着所谓“标准答案”层层“图解”,趋而至于极端,直说出不像是“人话”的所谓“经解”。对于中国传统所谓的集权专制,实在是需要换一副眼光来重新再看一遍的。从各家注疏来看,只要有一些看上去有点不像人话的话,总会有人出来把它往回拉一下,把话说得实在一点、在理一点,不会愈趋愈极而至于虚而假。


论语集释


      在“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一句里,那个“鲜”字,又成为注家的一个关注点,就像前面说过的“为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的那一个“鲜”,说是少,却不是未之有也,总有点“开门”的意思。而朱子注“鲜矣仁”,却说,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这个话,就有点说反了,只有“更深一层”的话里,才能把“浅一层”的话包括进去,就像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连“朋而远”者亦可乐,那么“友而近”者可知矣。朱子的这一点暇疵,却并没有逃过后代注家的眼睛,也并不因为所谓“舆论一律”而被“硬撑”在那里。不少注家就说,鲜,就是少,但不是绝无。说得绝对的话,就给拉回来了。

      还有这个“巧言令色”,一般的理解当然是“好其言语,善其颜色,皆欲令人悦之”。更有注家极而言之,致饰于外,务悦于人,必有阴机在内,有包藏害物之心。言其本徳之心亡,实在是说得太轻。大有凡具“巧言令色”外貌之人,则必是内怀深险的恶人的意思。圣人说得“客气”,才说是“鲜矣”,其实言外之意倒是一定如此。

      面对这样的极端语,“注经生态”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有注家就说,人固有饰巧言令色以悦人而亡心徳者,亦有生质之美,言自巧,色自令,而心徳亦不亡者。这个话真说得好,否则,生就“欢喜脸”,善言辞、好仪容的人,那生存压力就极大,不是愁得容颜大改,就是假意换一张“假面具”,方才可以幸免,那实在是“把话说到哪儿去了”。从集注本里看出的这个“能够把过头话拉回来”的注经生态,在社会生态里实在也是不可缺少的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集注本,始知古来“注经生态”,并非如想当然之不堪也,各注家往来议论,倒不是依着所谓“标准答案”层层“图解...
    南风之薰专栏阅读 208评论 0 0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7,226评论 0 18
  • 江南红山镇,孙家,也曾经辉煌过,但是,家族早就落寞,孙小平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就过年会回来,店里就孙小平和爷...
    燚月仁心阅读 403评论 0 1
  • 昨晚看灌篮高手看到十二点多,导致早上起床后精力不足,肩膀又疼,一整天没精神,所以继续休息一天。没有练习写的时候就没...
    付振阅读 305评论 0 0
  • 北京的冬天就如人的心情一样特别怀念身边有她(他)的陪伴。就如西红柿的亮丽和牛腩的鲜艳。一个人的周末就适合炖一碗热腾...
    Jacksonhf阅读 1,419评论 1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