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烽火连天的战国,似乎每天都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战争,广袤的中原大地经常充满着血腥和杀戮。
与此同时,北方的匈奴一天天强大起来了。他们依靠快速反应的精锐骑兵部队时常南下侵扰掠夺。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中,秦、赵、燕三国边界与胡人相邻。
公元前298年,赵武灵王次子赵何继位,史为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善纳忠言,从谏如流,对臣属赏罚分明,有理有节。在位期间,他以乐毅、平原君为相,以蔺相如为上卿,以廉颇、赵奢为大将,使得赵国‘’国赋天平,民富而府库实‘’。当时人称赵国‘’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战国策.赵策三》),赵惠文王期间的赵国,成为秦国兼并六国战争中唯一能与之相抗衡的国家。
此时驻守赵国北方边界的是大将李牧。
为了专心致志在南方与其他六国征战,赵惠文王给了在北方坚守的李牧很大的权力,他统领着军事和地方事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此时的李牧虽然权倾一身,却一点都不能高枕无忧。匈奴军队骁勇善战,来去灵活,而赵国军队与之相比较,在战斗力和灵活性上都有巨大的差距。
李牧韬光养晦,决定打持久战。他善待士兵,圈养的牛羊都用来改善部队的生活;同时,他加强对军队的训练,大大的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每当匈奴骑兵来袭,李牧闭门不出,他与将士们约定‘’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随着赵国实力越来越强,赵惠文王对李牧的固守不出的政策不满了!他命令李牧主动出击抗击匈奴。李牧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了这个要求。结果可想而知,李牧被免职。
接任的将领响应赵王的要求,每逢匈奴进犯就积极应战,结果被匈奴骑兵打的大败,损兵折将不说,还大大提高了胡人的自信。他们厉兵秣马,陈兵数万,雁门关地区顿时危机四伏,陷入战争的恐惧之中。
赵惠文王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他主动恢复了李牧的职务,要求李牧出征边关!李牧却称病不出。赵惠文王不愧为一代明君啊,他放下身段,主动上门请李牧出山。李牧答应了重新出征的要求,但是他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意思就是我还像以前一样,你不要管我,我才再去边关!此时的赵惠文王被北方的危机弄得焦头烂额,他答应了李牧的要求,李牧得以回到阔别许久的雁门关。
李牧回到雁门关以后,和以前一样坚壁不出,无论匈奴骑兵如何叫嚣挑衅,他都置之不理,熟视无睹。另一方面,他对赵军进行着严格的训练,一个虎狼之师慢慢养成了!
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几年,随着赵国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很多将士主动请缨。李牧依旧不予采纳。匈奴人也一致认为李牧是一个胆小鬼,不敢主动出战,匈奴军队慢慢的被麻痹了!
李牧苦心经营的战机终于来到了。他挑选出了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匹战马,精兵五万,射手十万秘密的投入训练中,同时他让牧民集中放牧,漫山遍野的牛羊瞬间引起了匈奴骑兵的注意!
匈奴小股军队前来抢劫,按照部署,牧民和赵军装做十分恐惧的样子四处仓皇逃窜。匈奴军队满载而归。
看着如此丰厚的战利品,匈奴单于决定大举入侵。他亲率大军,浩浩荡荡杀入赵国境内,李牧让正面部队佯败,诱敌深入,然后两翼部队包抄过来,匈奴军队被围!那一万三千辆战车在对付匈奴的骑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十万弓箭手更是给匈奴军队带来了灭顶之灾。匈奴军队大败,被歼灭十万余人。
李牧在先秦历史上第一次以步兵兵团战胜骁勇善战的匈奴骑兵部队。
《史记》记载,经此一战: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自此,赵国北方边界终于没有了安全隐患,李牧一战成名!
(二)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之子赵丹继位,史称赵孝成王。
公元前260年,秦王用反间计,赵孝成王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秦军围赵军于长平,赵括阵亡,四十多万赵国降卒被坑杀。
公元前259年,秦军围邯郸,魏公子无忌和楚公子春申君率兵救赵,秦退兵。
公元前244年,赵孝成王之子赵偃继位,史为赵悼襄王。那一年,李牧奉命功打燕国,得武遂、方城。后又回雁门关驻守。
赵偃是一个花花公子,唯一的爱好就是声色犬马。他迷恋一个邯郸的娼妓并且把她立为王后,不久生下了一男儿,取名赵迁。赵偃继位不久,就在其宠臣郭开的怂恿下,解除了大将廉颇的兵权。廉颇不愿意接受猜忌,不得不离开赵国去了魏国,后来大将廉颇客死楚国。
赵淖襄王九年,赵偃废了原来的太子代王赵嘉,改立赵迁为太子。
公元235年,赵偃薨,赵迁继位,史称赵幽缪王。
公元前234年,秦国将领恒倚(音)攻取赵国平阳、武城,斩杀赵军十万。
公元前233年,恒倚乘胜追击,攻打赵国后方,大军直向赵国首都邯郸进击,形势万分紧急。
赵王迁紧急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领所有赵军于秦军抗衡。
李牧率领的边防军主力与邯郸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考虑到秦军远出作战,不利于打持久战,李牧命赵军筑垒固守,拒不出战,等待战机。
恒倚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前往增援,从而一举歼灭。李牧不为所动,坚守营垒不出。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
等秦军主力远去肥下以后,李牧命赵军全力出击,俘获秦军所有留守兵力及所有辎重。
李牧料到秦军必将回救,他让一部分军队于秦军接触,主力部队置于两翼,果然,回来急救大营的秦军被死死钳住,主力大部分被歼。主将恒倚只带着少量亲兵杀出重围,畏罪逃往燕国。
战迅传到秦国。秦王暴跳如雷,悬赏金千斤、邑万家求购恒倚人头;赵王则激动得忘乎所以,大叫:‘’李牧乃寡人白起也。‘’
肥下之战,一扫长平之战以后笼罩在赵国头上的阴霾之气,成为围剿战的经典范例,打出了赵国的威风,也给其他六国以信心和勇气。此战以后,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三)
公元前231年,赵国代郡遭遇大地震,房屋倒塌大半,损失惨重。
公元前230年,赵国又遭遇饥荒,百姓颠沛流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公元前229年,秦国趁赵国遭遇天灾之际,统兵数十万,兵分三路,由大将王翦为统帅,大举进攻赵国。
赵幽缪王以李牧为主帅,司马尚为副将率军御敌。
王翦和李牧同为战国末期的名将,虽说赵军弱小,但是李牧以‘’哀兵必胜‘’的信念与秦军周旋,多次瓦解了王翦的进攻。秦军没有占到一点便宜,甚至有战败的危险。
秦王明白,要想战胜赵军,必先除掉李牧,于是一场离间计再次上演。
三十一年前上平之战四十多万坑死的怨魂还在哀号,历史竟然又一次在这个国家重演。所以有这样的弱智脑残的国王,赵国必灭。
无论在何时何地,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卑鄙小人在历史的舞台上尽情的扮演着他们的无耻,赵王宠臣郭开就是这样的人渣。
想当年老将廉颇离开赵国以后,赵王一度曾想重新起用他。于是派使者前去魏国看望廉颇的身体。郭开贿赂使者,让他想办法虚报情况。使者看到廉颇以后,廉颇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挂整齐上马练了通武功,以示身体很好,可以再次被王所用。那史者回来以后却说:‘’廉颇将军虽然老了,但是吃饭还可以,就是和我坐了一会儿,却上了三次厕所。‘’赵王于是不用廉颇,名将廉颇最后辗转死在了楚国。
这次秦王又想到了郭开,秦国首先派人重金贿赂了他,与时郭开和秦国奸细配合。很快,邯郸城里到处流传着‘’李牧谋反‘’的种种传闻。不知道此刻,会不会有人想起三十一年前,那个‘’秦军只怕赵括,不怕廉颇‘’的谣言。
弱智的赵迁竟然相信了,他的智商估计遗传了他花花公子的老爹和娼妓出身的老娘。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有一心只想着私利却掌握重权的小人郭开,有笨的跟猪一样的弱智国王,这个国家岂能不灭?
赵迁要解除李牧和司马尚的兵权,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任正副将。李牧考虑到国家安危,拒不收命。赵迁设圈套将李牧逮捕。
据《战国策.文言候出走》中记载(注:关于李牧之死,史记和战国策上有不同记载):
…………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马空门,趣甚疾,出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
按照《战国策》的说法,李牧先天残疾,右胳膊伸不直。赵迁要将李牧赐死。李牧在证明自己清白无效以后,先北向而拜,表示对王的尊重,然后觉得自己不能死在宫中,于是走出宫门。由于身体的原因,他无法拔剑自刎,所以李牧口含宝剑,以剑撞柱而亡。
赵国自毁长城!
李牧死后仅三个月,秦军攻破赵国首都邯郸,赵军主帅赵葱被杀,赵幽缪王和副将颜聚被俘。在国家灭亡之际,赵迁并没有选择殉国自杀,而是乖乖的做了秦国的俘虏,彻底称臣了。后来,他被秦王流放到了房陵。
在流放地,赵迁整天以泪洗面,也许这个时候他才发现李牧的重要性,他说:‘’使李牧在此,秦人岂得食吾邯郸之栗耶?‘’
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卖后悔药的,他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良臣淹灭兮,社稷论亡。余不听聪兮,敢怨秦王。‘’
是啊,他能怨的只有他自己!
可叹李牧将军,他把雁门关打造成铜墙铁壁,令匈奴闻风丧胆;他能力挽狂澜救得了诺大的赵国,可是在昏庸无能的君主和谗言鼓噪的小人面前却保不住自己的性命。
公元前222年,秦军攻下了公子赵嘉在代地的临时都城,抓住了公子嘉。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赵国成立到公元前222年彻底灭亡,立国达181年的赵国从此消失。(注:魏晋时期的前赵和后赵和战国时期的赵国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