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怎么这么应景,恰巧今晚看到一部电影就是讲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看到并经历了残酷生活的真相后依然向阳而生热爱生活的故事。
2..和以前一样,还是不知道片名,还是从中间看起,还是一下子被吸引到故事中去了。在小女孩一个人逃跑的时候,我整个心都被紧紧的揪起来了,就算心里知道她一定会逃脱成功的,也无法放下自己的担心,直到被警察解救后,揪着的心都久久不能平复。
3..这就是好故事,好导演,好演员,好电影的魅力所在吧。它总是能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领略不同人生,体验相似的羁绊。
被绑架的女人,和她与绑匪生下的女孩,一起被囚禁在一间小屋里,不见天日数年之久,直到女孩5岁的时候,终于在母亲的引导下逃出生天,也救出了母亲。
故事里没有激烈的打斗,没有火爆的场面,一切都像是有意保持着一种克制,影片冷静的慢节奏,阴郁的气氛和色调,表现着主人公惨痛经历之后无比压抑的内心世界,同时衬托着女孩天真懵懂而又勇敢坚强的行为表现,反而让人看到女孩身上内在宁静的力量,强大到让人感动。
4..终于,母亲熬过了最残酷的时间,却在巨大的心理创伤面前还是倒下了。还是女孩及时发现了出事的母亲,后来把自己力量的源泉(女孩的头发)剪了下来,送给治疗中的母亲,为她传递力量,维系着她和母亲之间爱的羁绊,最后母亲走出了阴霾,女孩和母亲一起回到囚禁过她们的小屋,向过往的噩梦说拜拜,一起牵手走向她们热爱的生活。
番外篇:昨晚朋友看到文章后告诉我,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房间”,片中的孩子是一个看起来很像女孩的叫杰克的男孩,这样看似奇怪的情景都对了,杰克本来就是个男孩的名字,他的母亲曾经称呼孩子“他”,也说过永远是她的儿子,片中还有男孩被解救后和母亲谁在一起赤裸上身,起床后和母亲一到在浴室,却拒绝和母亲一起洗澡,后来外婆要给他剪掉长长的头发他不要,等等等等。
可是,我为什么一直都认为他就是个女孩呢,这样的的认知偏差是怎么出现的,让我忽略了这么多明显的信息,始终认定他是个女孩呢,只用他长得实在是像个女孩,片中他羸弱细腻的表现来解释我的这个“偏见”肯定不够。
一定是我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心理有一种偏向性,让我在自己的“思维遮蔽性”中无法自知,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时候也很难自己破除这样的“认知局限”,所以好好学习,认知升级,互联互通对我们果然很重要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