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是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先生在1933年合作撰写的一部讲授语文知识的书,因为年代背景关系,书中用词为“国文”。这是两位老先生写给中学生的书,书中既包括初级语文知识,也包括高级的写作、鉴赏技巧。同时为了照顾中学生的心性,用故事的形式串联,读起来既有趣味,又十分值得回味深思。
虽是写给中学生的,但早已中学毕业多年的我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收获也非常多。同时也感到非常汗颜,作为工作多年的成年人,很多基本的语文知识从未认真思考,深入探寻。读此书的时候,一方面感觉十分畅快,吸收了很多知识,得到了不少启发;另一方面又总感觉整本书如清澈地池潭一般,看似清浅,实则幽深曲折,妙趣横生,总觉探寻不够完全,唯恐有所遗漏。读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新收获,每一遍都会感叹,不愧是国文和教育大师的作品。
大师与少年
我在豆瓣读书上,看到一名叫凉春也桔子的豆友说:《文心》这本书是君子写给年少自己的。感觉瞬间击中内心,说出了一直翻滚在脑海中,但总不知道要如何确切表达的意思和想法。从字里行间去体味,能感到两位作者的确是谦谦君子,至少能感到其以行仁、行义为己任的胸襟,和疑思问、言必有理的审慎明智。
套用上边的表述,我更以为,这本书是大师写给他们寄予厚望之少年的。我心中的大师,不仅在专业上造诣深厚,同时也是兼具高尚品德的。
从专业角度来看,书中的三十二章,囊括了从读书、写作到鉴赏的方方面面,包含了对记叙文、小说、诗词、戏剧等不同体裁的介绍和论述。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中的情节和对话串联起来,又形成了一个朴素却完整的大故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在不知不觉中引领读者走向国文学习的路径。虽是用白话文写的,但用词古雅,兼具了技与情、洗练与儒雅,这份功力,不是对语文和教育真正了然于心、融会贯通的大师,是不能达到的。
从道德方面来看,便是有人愿意花费精力去写这样一本书,就很值得钦佩。这本书在教导少年方面,十分的真挚诚恳,充满着殷殷期盼和谆谆教诲,没有现如今一些书中充斥的商业利益或者是扩展个人影响的导向。同时,由于这本书成书于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书中也难免夹杂着对当时国情的担忧,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和平安定的向往,以及对学生积极贡献己身力量期许。
因着作者的专业和道德底蕴都十分深厚,所以个人认为,这本书不适合快速通读或者专门抽时间一口气读完,而是适合精研细考,每天读几章,慢慢揣摩思考,才更有利于对其中知识和好处的真正消化吸收。这也正是适合本书所针对的对象——少年们的学习方式,一点一滴积少成多,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
感性与理性
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客观和理性的处事态度和方式,并且怎么也不能将其与文学、文人等相联系。在我的认知中,总觉得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定有一颗敏感而感性的心,很多文字也都是主观情感和感性情绪的表达。但是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语文学系、文章写作,完全可以将二者很好的统一在一起,并且也应该如此。
简单来总结,就是可以将读书、写作、鉴赏等总结提炼到理论高度,最终升华出的规律,可以是十分客观理性的,更可以有效指导实践;同时,又要去努力体会和想象文字中的主观情感,用丰富而敏锐的感性之心去体验情境,表达感受。
如在讲解对文章风格鉴赏一篇中,作者说道:
他(大文)相信风格存在于作品本身,形成一种风格自有客观的条件。鉴赏一篇文章,如果依着客观的条件去推求,便会看到他的风格的真际。
此外,在日常分析解决问题中,也应坚持二者相统一的态度。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一群少年学习书写抗日文稿、排演抗日话剧时,明明是群情激昂,容易被煽动情绪的境况,但王先生却仍然是理性审慎的帮助他们分析:
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由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文章)从情意方面去说话,但是须注意,情意与知识虽方面不同,实是彼此关联的。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
这段话在我看来,着实是将理性与感性,客观与主管相统一的典范和教导,告诫我们在写作中要两面兼顾,才能充分而有效的表达思想和感情。
理论与应用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生活是作品的源头,从源头上着力,才算不是舍本逐末的努力。
这样的文字,在整本书中都有所体现。也是读了这本书,让我对“知情意行”的融合统一,对将所学辅助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为此,在读的过程中,特意将三十二篇文章的主旨和指导总结了一下,并思考如何对应到日常的读书和写作的实践中去,具体如下:
1.有关读书:
要努力从文字中去收得作者的主观经验,深入体会感受,努力将自己代入;
认真分析不同的字在句子中的性质,是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要留心作者的时代背景;
多涉猎不同体裁的文学;
学语言要注意诵读出来,做到听读结合,注意语音语调;
读小说的时候,要去理解背后抒发的含义;注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境;
读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提问,多寻找例证,举一反三;
可以依照文学史的线索来寻找名作阅读;
反复体味领略好的文章作品,充分咂摸,提升自我,补充知识,仔细想象,同时对不好的文章,总结归纳不好,明确问题,避免类似问题;
从客观的角度去鉴赏、分析文章的风格。
2.有关写作:
有感而发,有内容而写,从不同方面去烘托主题,写完要仔细修改;
注意逻辑关系和用词;
对书信等如何抒发感情要仔细思考;
写之前先想清楚自己写的是什么样的文,要达到什么目的,向知情意个方面哪个方面努力;
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出现用词和意义缺略、累赘、不连贯等毛病,在思想和言语习惯上也要时时留意;
写文章的时候注意有意识的运用印象的描写;
有意识的将生活中的思考,写入文字;
注意运用字词、句子以及音韵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写的过程中要通过例证增加说服力;
注意寻找最适合情境的语言和修辞;
通过问问题来更好的组织文章的构架;
要勤于练习,带着思考和学习实践去练习,并秉承认真,毫不随便的态度进行创作。
此外,书中也还有关于处事分析要全面客观公允,切不可过于偏颇激进,盲目跟风;注重日常思考、积累,积极总结生活中各种经验等一些指导和道理。
最后:书中提到的书单
书中也为中学生列了很多需要读的书,私以为对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很有用。当然,由于年代关系,可能个别的书也有不太适合的地方。但先罗列出来作为参考。
《辞源》《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经籍纂诂》《佩文韵府》《人名大辞典》
《三国演义》《老残游记》《镜花缘》《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 《鲁宾逊漂流记》《希腊神话》
《桃花扇》《长生殿》《元曲选》《戏考》《易卜生集》《华伦夫人之职业》
《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词选》《古诗源》《十八家诗钞》《近代散文抄》《诗品》 《复鲁絮非书》《求阙斋日记》《修辞学发凡》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