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唱的《浮夸》,背景是:《浮夸》的曲名原来叫《Depression》,是香港作曲人江志仁(C.Y.Kong)
2003年4月1日在伦敦听到好友哥哥张国荣的死讯之后写下来的,表达他失去好友的悲痛,听到消息时的震撼以及对哥哥选择离开表示不解。
后来Eason出碟选中此曲,曾经打算自己填词,表达对哥哥的思念,这也是陈奕迅唯一一次想亲自填词。但最后他还是没法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歌词,
最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黄伟文。而黄伟文则把词里的故事从悼念哥哥,变成了一个不得志的小人物的嘶喊。
而我们听到的《浮夸》,它以小人物的心态,刻画出小人物不被重视,一辈子平凡却又想不平凡,但却无处可以让自己受到理睬,越辛酸,越难过,越郁郁不得志,便从委屈到怨恨的形象。
黄伟文的词写一个人的心态,写那些充满着阴郁的场景,处处透着一股邪气。此曲一出,无数人猜测他究竟想写谁。
事实上,《浮夸》这首歌更多的是一种讽刺。既是讽刺歌曲里那位毫无才华,却又热爱显露自己,用丑陋的方式博得大众注意的人。也是讽刺这个压制人的社会。
而这首歌里,最深入人心的,大概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个普通人平庸而有不甘平庸的故事。
他不甘做小人物,不甘太平凡,只好以夸张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无奈。
他有很多想法,但是没有人搭理。
明明周围有很多人,但是他却无比孤单。
所以他故意夸张,想要让自己受到关注。
他有时也会讨厌夸张的自己,但是他更讨厌不夸张的自己。
他怕被人忽视,所以什么事都要弄出一点动静,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是抗拒沉默的。
他其实很自卑,工作生活上充满压力,所以迷信自尊。
他知道别人不理解他,因为理解他的人不会不理解他。
他为夸张也犯过错误,可是依旧不羁。
他在努力,甘愿用十倍苦心来做突出的一个,只为成为别人议论的话题。
他才不管别人是不是嘲笑他的夸张,给他嘘声,随便。
他不喜欢默默无闻的人生,就算声嘶力竭,也要呐喊。
进入音的印迹了解更多歌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