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奶奶,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孩子不小心碰到树上,哭了起来,奶奶说:“我们打这棵树,打它打它,你对树说:‘讨厌你,谁让你碰到我了,讨厌死了,讨厌死了’。”
孩子听到奶奶这么一说,不哭啦,带着疑惑的表情:还可以这么好玩的,我还可以这么说。于是就有模有样的说:“讨厌,讨厌,讨厌”。
你看到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想法?
树原本就长着那,也没有碍着谁,还被人责怪了,被冤枉了,当成受气筒。
试问:这位奶奶传递给孩子的是什么信念呢?
都是树的错,不怪我,我没有责任,谁让你碍着我了呢!
如果孩子碰到的是人呢?
如果碰到的是其他的事情呢?
这个孩子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敢不敢跟他一起共事呢?
你敢吗?
如果你不敢,那么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你教会了他什么?
孩子要做的是: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做事的结果。
回到文章的开头,如果孩子碰到了树,碰疼了,哭了,怎么办呢?
可以参考的一个方法是:
在她哭的时候陪着她(确保他的身体没有大的损伤),哭完之后问他怎么碰到的,以后怎么避免同类状况,……。
把注意力拉回到孩子自己身上,他碰到了,他疼,结果由他承担,而不是转嫁给树,责怪树。
其实,我们父母只需要给他一个机会,
一个承担自己责任和后果的机会。
亲爱的,
您今天给孩子这样的机会了吗?
连续第71篇文章 江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