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较劲为相互对话,你会发现,孩子也不是那么不通情达理。只要你是对的,孩子会改变自己向“左”走的念头,跟随你的脚步,向“右”走。——成墨初《“零乳叫”成功教子的66个秘笼》
过春节的时候,3岁的逗逗得到一个玩具汽车,他非常喜欢,整天爱不释手。一天晚饭后,妈妈发现逗过正在摆弄他的玩具汽车,和平常不同的是,这次逗逗正在拆汽车,妈妈立即上去阻止他:“还没玩儿几天,别拆坏了!”逗逗嘴里应着,手里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妈妈一见,伸手要拿走玩具汽车,逗逗大哭,和妈妈抢起来,还把汽车往地上妈妈气坏了,拉过逗逗照着屁股打下去…
丹丹再有一个月就3岁了,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她不仅一口没吃,还将饭菜嚼几口就吐得到处都是,弄得桌子上、地上、衣服上、手上一塌糊涂。爸爸警告了她好几次都不管用,最后忍无可忍,把丹丹拽到洗手间,不顾她的哭闹给她换下了吃饭的围嘴,对她吼道:“以后不想吃饭就不要吃!”
中国有句俗话说: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当孩子从一个乖乖躺着的“小天使”变成一个任性的“小魔头”时,他们开始不听大人的话,开始捣乱、破坏东西,时不时地撅着嘴喊出“不”…他们这些恶劣”的行为考验着我们的容忍度,家长为一点点小事和孩子“大战”一场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发火之后,我们都很心疼后悔,我们也懂得“冲动是魔鬼”,但每次事到临头都控制不住要发火。
了解孩子爱“较劲”背后的原因
孩子从小到大,要经历好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两三岁之间,随着孩子可以自由行走以及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也有了很大发展,他们开始尝试去自己获得经验,尝试用自己的动作和力量达到一定的效果。因为孩子的独立行动有明显发展,这个时期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强烈地渴望学习新的东西以了解他们所处的世界,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时,他们很讨厌成人的干涉和帮助。对于大人的阻止,他们会做出反抗的举动。比如第一个例子中逗逗就是在反抗妈妈的干涉,他宁愿摔坏自己心爱的玩具也要维护自我不受侵犯。
了解大人为什么爱和孩子“较劲”
由于2岁多的孩子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对于自己的感觉很难用语言表述出来,有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任性可能是因为自身不舒服。比如第二个例子中的丹丹,她之所以把饭吐出来,是因为前两天感冒了,嗓子痛,咽不下饭才吐出来。而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猜测去想问题,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平时的一些表现并没有让我们发火,但有一天,我们正好身体不舒服,或是挨了上级的批评,或者刚在单位和同事闹了矛盾,或者早上上班遇到堵车,直到下午回来气都不顺,或者工作上的事情让自己心烦。这时候,孩子的一些小毛病就会成为我们发泄的导火索,而孩子自然也就成了“替罪的盖羊!”
怎样才能不和“反抗期”的孩子较劲
孩子对大人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但是,因为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还弄不清楚大人为什么发火,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那么,想想看,我们发火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对孩子发完火之后,我们都会后悔不已,对孩子道歉,或者对着博客“忏悔”,我们很担心孩子会记恨我们更担心孩子学会我们的应对模式。那么,我们就要未雨绸缪,尽量让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和“反抗期”的孩子较劲。
有的孩子自我意识强,脾气很倔。对丁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善于利用孩子性格中的积极因素,扬长避短。比如孩子喜欢拆卸玩具,我们用
严厉责骂的手段很难阻止他。我们要了解孩子是由于什么原因拆卸玩具,是好奇心强还是其他的原因。然后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拆,再一起装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示范,不仅不会有冲突,还能教给孩子科学知识如果孩子遇到问题时任性、发脾气,我们要接纳孩子的坏情绪,等他发泄完了,我们再引导他解决问题。比如孩子为一直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等孩子平静下来,我们和孩子一起参与,对孩子不断进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被激发起来,就能克服急躁、任性的不良个性了。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同丹丹一样的问题,一定要弄清原因,不能盲目发脾气,错怪孩子,以免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冲动是魔鬼,因为愤怒是双方的,我们接受信息和理解信息都会变得偏颇。面对孩子,我们首先要处理自己的情绪然后再调节孩子的情绪。别跟孩子“较劲”,让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和谐,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