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宝贝开始提笔练习写字了,孩子很开心的学习写数字、学习写自己的名字,很多父母会观察到孩子刚开始学习写数子的时候3和7这两个字都很容易写出左右相反的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孩子接收到感觉讯息时,不同的感觉系统会进一步做分辨与觉察,让孩子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及组织这些感觉训疑。例如,孩子在玩触觉箱时,可以不用眼睛看,光靠触觉就可以分辨出手里的积木是什么形状。
然而,有感觉调节异常问题的孩子,会合并出现感觉分辨与知觉异常的现象,导致无法顺利说出手中所握的积木形状。例如,有感觉防御的孩子,会将较多的精神放在避免这些感觉刺激上面,因此,会减少他们接触及处理感觉刺激的机会;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必须全面性的注意所有的感觉刺激,使得他们容易出现”见林不见树”的特性,无法分辨感觉刺激的特征和细节了。问题的产生可从下列三点来说明。
一、视觉区辨与知觉问题
良好的视知觉能力对孩子的学习、精细动作和积木活动等能力的展现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必须具备有:
△ 空间定位的能力(能分清楚字的上下左右)
△ 分辨背景空间的能力(在铅笔盒中找到铅笔)
△ 视觉完形(当橡皮擦被遮住某部分时,仍能识得)的能力
二、触觉区辨与知觉问题
触觉在婴儿期(皮亚杰所称认知发展中的感觉动作期)对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此时期的孩子会透过手部和口腔的触觉来探索物品。
如果无法正确利用触觉去探索,孩子将无法进行简单的穿线、玩弹珠等需要手部操作技巧活动,也无法去定位及分辨触觉的来源及本质,更无法在没有视觉线索帮助下进行手部的动作。
而不正确的触知觉会提供大脑错误的回馈讯息,使得孩子无法做出适当的动作,例如写字和拿汤匙/筷子吃饭。
三、本体觉区辨与知觉问题
当孩子在本体觉的分辨和知觉出现问题时,首先反应的就是身体姿势,他的姿势看起来就是不协调、笨拙,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当孩子无法正确觉察他们的身体姿势时,就会倾向寻求过度的本体刺激来提供大脑更多关于身体姿势的回馈,例如跨越障碍时因为无法判断物我的关系,而将脚抬得很高,有时也会倚赖视觉和口语来提醒自己,不断对自己说话,让他在团体中看起来就是怪怪的,影响他的人际关系与社交生活。
OK,了解清楚了背后的原理,我们回到文章抬头所说的,宝宝写字的问题,写反了、写错了、记不住笔画,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透过触觉、视觉、本体觉来让孩子练习。比如说,可以准备一盘沙子,伸出孩子的食指(孩子伸出左手或右手都没关系,惯用手是天生的,不需要矫正),在沙子上写字。因为用食指画沙有触觉的感觉,手臂会随着字的横竖撇捺产生本体动作觉,眼睛看着字的视知觉,也可加上口说耳听的听觉刺激,让孩子边复诵(例如写”永”字,点—横—竖—勾—横—撇—撇—捺),这样透过多感官的刺激来学习,就可以让孩子写字不至于写镜像字了。
有一个成语,叫做“书空咄咄”。书空,指的就是在空气中画字,这画字就是让手臂的动作透过书空来达到动作计划的练习,虽然少了沙子般的触觉刺激,但同样也可以透过口诀,”一撇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猜一字)”的方式来让书写变得有趣、有方向。
我们也可以将字拆成不同的部件,然后用闪示卡的方式让孩子去猜哪一边。例如”明”,拆成”日”和”月”,先呈现明,再呈现日,孩子要能说出”左边”。父母亲可以发挥想像力,创造出更多的玩法喔!
除了书写动作上的练习外,身体躯干肌肉力量与姿势维持所需的共同收缩(肌肉伸肌与缩肌同时收缩以维持姿势的能力)也相当重要,可透过大肢体的运动来达到训练的效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