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城隍》之有心无心(1)
《聊斋志异》这部小说,虽然没有入选四大名著,但其名气比起四大名著来也不差多少。
至于《聊斋》里面的内容,有人会说无非是妖狐鬼怪,道听途说的东西,伪科学而已。
呵呵,居然提到了“伪科学”。看来,我真的是对“伪科学”这个词充满了怨念,总想要辩驳它。无所谓,不重要,不要在意这个,回归正题。
《考城隍》这一篇,让我想起了“赶阴差”。所谓“赶阴差”,就是阳间的人为阴间做事,每当有事,躺下来做个梦,肉身在此酣睡,灵魂远走千里,把阴间安排的事情做了。这些事通常是拘个魂,引导个死灵之类。
传说中最早的“阴差”,大概就是魏征了吧,被天庭征召,在睡梦中斩了泾河龙王。
“阴差”这种事是否真实,没有考据,所以我没有发言权。不过无所谓,不重要,我想要说的,不是这个。
我要讨论的,是宋焘在策论中所写的那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聊斋志异•考城隍》
高中初读《聊斋》时,我不懂这两句的含义,但却记住了它;反复琢磨后,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只要为善就该有赏,不管有心还是无心;郭美美事件后,我对中国的慈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又想起了这句话,但还是感觉这个观点有些独辟蹊径,太险峻了;现在,我想我终于明白了,这个观点的高明之处。
Ⅰ.为善之论
A.有心为善
何为“有心为善”?
所谓有心为善,就是带有企图心的,或者因内在情结支配之下所做的善事,就叫有心为善。何解?
1.带有企图心的为善
所谓带有企图心的为善,也就是带有明确目的,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而故意做善事。举例来说。
①.为了“名”而为善
有人做善事,纯粹是为了获取好名声。例如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例子——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②.为了“利”而为善
当年,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粮食。美国人为中国施救济粮,看似是为善,但其目的却是为了扶持国民党政府。这样的福利,和“君子不食嗟来之食”里的粥,其根本性质是一样的。
③.为了政绩,名利双收之为善
你懂的。
④.为了避免灾祸而行善
过去的中国,富人们普遍好舍粥。也不管是不是饥荒年景,就那么任性的,每逢初一、十五就开粥棚舍粥。这些人大多都是学佛的,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求功德,希望佛祖或菩萨看到他们的善行,从而保佑他们富贵平安,避免各种祸事。
这种为善,往往得不到其想要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很多人家就是因为这种变相的炫富而被土匪盯上,导致家破人亡!
2.内在情结支配下做的善事
①.有种善良叫“丛飞捐助”
不知道丛飞的人,上网搜索,搜出来的都是丛飞捐助慈善的感人事迹。真正知道丛飞的,又会惋惜他捐助了一群“白眼狼”。
当年还青葱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好人没好报?愤青时代的我,那些在丛飞长病急需治疗的时候还伸手要钱的“白眼狼”们充满了愤怒;学习心理学到一定程度之后,我知道了丛飞之所以透支着自己去“救助”那些我眼里的“白眼狼”们,那是因为他的内心里有需要。
用专业术语说就是,丛飞的内心中住着一个渴望被救助的小孩,他把这个小孩投射到了他所捐助的人身上。所以,在他的眼里,他只看到了他们可怜的一面,也就是他内心那个可怜的孩子的投影,而忽视了他们真实的状态。
所以,丛飞的善良,是由其内在情结支配的,是典型的“有心为善”!
②.有种好人叫“标哥”
中国好人陈光标,人称“标哥”,是一位在争议中前行的慈善家。
陈光标的慈善行为,总是带着争议,因为他所做的事,虽然是好事,但总让人感觉,太用力,过度了,有种作秀的感觉。
从心理层面分析,陈光标和丛飞其实很像。丛飞的内心中住着一个需要被救助的可怜小孩;而陈光标的心中,则是住着一个需要被看见的可怜小孩。所以,丛飞透支着自己也要救助别人,而陈光标虽然总是被非议还是要博人眼球。
③.有种传说叫“孝妇”
孝妇的传说,似乎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都有。其内容,无非是媳妇受到婆婆非人的虐待,但因其孝的观念深入骨髓,不知反抗;随着婆婆对其虐待的不断升级,眼看就要被虐死了;人间惨事,神仙都看不下去,可怜她命苦,就给了她某些装备来帮助她;这些装备有意无意中被婆婆看到,婆婆想要独占神装,结果因其不懂使用方法而被反噬致死,媳妇得解放,同时无意当中为当地做了好事,如旱地得水等等。
聊斋蒲公松龄的老家山东淄博,就有一条河,名叫孝妇河,河的起源传说就是孝妇颜文姜。故事也是这个套路,具体不讲,感兴趣的去问度娘。
④.有种善良叫“讨好”
有些人行善,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他只是愿意付出,不求回报。如果深入他的内心去考量的话,他其实是带着讨好的心态去做事的。这类人被心理学家成为“中国式好人”,这种善事最容易被认为是纯粹的善良。
举个例子:过去还是四合院时,有院子里居住了六七户人家。这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他一个人生活。没有自来水的时代,人们用水都是一大早外出到公共用井里去挑水的。
这个年轻人年轻力壮,起得又早,又是一个人没有拖累,所以他每天给自己挑完水之后,还会帮院里其他人挑水。这算是行善吧?
后来有一天,他生病了,没有起床挑水。结果,那天早上,院里其他住户起床后没有水用,就堵在他家门口指责谩骂他!
还有个例子,有人不吃鸡蛋。他所在的公司,发的福利里总会有一箱鸡蛋。没到发福利的时候,他就把那箱鸡蛋送给某个跟他要好的朋友。
后来有一年发福利,这个人把鸡蛋送给了一个新来的员工,因为那个员工刚来不久,没有福利。他的那个总是拿他的鸡蛋的朋友,跟他绝交了。
以上所举案例,或多或少,都有其问题所在,但毕竟是有善意存在的。不管他们背后的目的或情结是什么,总是有人受益,所以在世俗生活里,我们会希望这样的事情还是多一点的好,至少行善总比作恶要好。
至于说在佛家所谓的因果律上,在阴间里的生死薄记录上,呵呵,死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如此说,我是不同意“有心为善,虽善不赏”这个观点喽?那又错了,我其实是同意的,因为我相信,真正的善,是自然的无心的有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