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腊梅花已经凌寒而开,花黄满树,浓香扑鼻。但凡路过,总要驻足树下,观其形,赏其色,嗅其香,深吸慢呼的练练吐纳功夫,骋目神游畅怀一番。先约见“梅花妆”的原创者刘宋的寿阳公主吧,犹见她憩卧梅花树下,风拂花落,梅点前额。
先约见“梅花妆”的原创者刘宋的寿阳公主吧,犹见她憩卧梅花树下,风拂花落,梅点前额。
想到“梅妻鹤子”的千古佳话。那就见见开创了文人咏梅之风的林老先生吧。《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他对梅的千古绝唱啊。诗人们纷纷唱和。欧阳修“惟有寒梅就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苏东坡“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辛弃疾“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后人无奈吟咏道“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据传“梅痴”王冕,种梅、画梅、咏梅。就算三顾茅庐,也要扣门拜访他的“梅花屋”。观赏他的《墨梅图》:无论待放、盛开、或残英点点都是生趣盎然的。倾听他吟咏:“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任他自嘲“平生爱梅颇成癖”。
我要向龚自珍请教赏梅秘笈:“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据说他曾携友循水赏梅,临梅生情,写了脍炙人口的《病梅馆记》。曾一次购买三百盆梅花。“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的他还叹息,要尽一生时间来照看。
我亦爱梅,爱其色香,慕其风骨。值此新年:梅开五福传花信,春风先到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