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乃学牡丹开。”这是清代一位文学家写的。在这首诗中,作者感叹即使像苔藓这么小的植物,它的花小得就如一颗颗米粒似的,但依然无惧地倔强地学着牡丹花迎风盛放,这是一种多么超人般的毅力啊。在它们的身上,我相信诗人看到的绝不仅仅是它们那如同春天般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更有背后惊人的毅力和向上的自信。
芳华,字面意思,有指满面芬芳的花朵,也有指扑鼻而来的香气。但不管是指花的本身,还是花的香气,从古至今,芳华都一直暗指着另外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既真实又缥缈,真实的是我们无时无刻不身处其中,如影随形;缥缈的是我们一旦疏漏,它就会悄悄地从我们指间滑过,不留踪影。
你肯定想到了,没错,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长辈们常常和年轻人说的“青春”。
每次听到“青春”,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的初春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满满的一片繁花似锦。但细细品来,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在我心中,真要说到最富有青春气息的花朵,还当属那熬得过寒冬的梅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梅花,这句千古绝唱,激励着从古至今一代代人,孜孜以求、不怕困苦、坚持奋斗,希望考中进士,乃至状元及第,光宗耀祖、实现抱负。也正是这首诗,给了严冬芬芳的梅花,披上了一层沧桑的外衣,屹立风雪,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在我的眼里,相比于春天盛开的娇贵花朵,我更钟情于隐忍寒冬、坚贞不屈的梅花,它一揽芳华,更加能够体现出青春阳光、自信英朗的铮铮风骨。
自古以来,梅花自有傲骨,也是文人墨客们所偏爱的植物,与竹子、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俗话说,不经过腊月的冷酷严寒,哪能有春天的盎然生机;不经历狂风暴雨,哪能见彩虹绚丽。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放荡不羁、无忧无虑的青春,固然潇洒自在,但往往是虚度光阴、空洞无物。仅仅泛舟于知识海洋的青春,固然睿智丰盈,但往往又过于死气沉沉。在我心中,不偏不倚的青春,恰到好处的青春,才更为精彩夺目,令人神往。
所谓“中庸之道,至德也已矣。” 世间一切东西并不需要刻意达到极致,平衡之美,阴阳之和,遵循世间发展的规律才是根本。放荡过头,会遭人白眼,而精明过分,也会引人仇视。人们往往在青春逝去之时,才恍然明白人生追求的并非无限远,而是无限近。所谓青春的意义,也许就如同自由与限制的关系,“绝对”的青春毫无光泽可言,“不绝对”的青春,反而更加跌宕起伏,受益匪浅。
我自青春,不负芳华。我心中的芳华,犹如一朵梅花,在寒风中怒放,在春风中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