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娃爸带孩子一起去看了《抓娃娃》。
《抓娃娃》这部喜剧电影讲述了西虹市的大富翁马成钢和妻子春兰为了培养二儿子马继业成为家族的合格接班人,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财富,扮演穷人,以“穷养”的方式教育儿子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马成钢夫妇通过各种手段监控和操纵儿子的生活,以确保他能够按照他们的期望成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马继业逐渐发现了生活中的不对劲之处,最终选择追求自己的自由和梦想 。
影片有非常多的诙谐幽默的表演,笑点非常密集,马成钢和春兰饰演的父母用心良苦、十几年如一日地伪装牺牲,其付出的确让人感动,但观念和方法我却不敢苟同。这样的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操控监视孩子的一切,又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宰着孩子的整个世界和命运走向。没苦硬吃,小小年纪违背天性,被塑造成懂事早熟的能干孩子;整个的生活环境都是被布局好的,一切都是按照父母和专家安排好的路线:小到成长阶段每个时期看哪一本书,和什么样的人接触、交朋友,朋友什么时候离开,大到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方向、选择什么大学什么专业,以身体原因不能跑步的谎言,让孩子从此不敢迈开腿跑步,毁掉孩子对这个兴趣的梦想……简直是太让人窒息了!
我想,与其费尽心思给孩子构造一个虚拟世界,或者说让孩子被动地接受父母觉得好的教育,不如坦诚地正面引导、正面管教。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把孩子当成与我们平等的人去沟通交流。尊重他人生命,顺应孩子的天赋特长与兴趣爱好,正确引导但不专断拨扈。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孩子,会喜欢这样的父母,愿意和这样的父母沟通交流。
影片的最后,马继业以705的高分选择了体育大学,追求自己真正的自由与梦想。也许以后他过得没有父母所安排的人生那么光鲜亮丽,但这至少是他自己想要的人生,是和自己的心在一起的、自由舒展的人生。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成功不应该是考上名牌大学,或者说功成名就。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孩子在精神上应该是清醒的、自由舒展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能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应该是孩子有一颗善良正直有爱的心,能爱自己,亦懂得爱他人;应该是孩子能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并且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