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读诗(八)|古诗词中的端午习俗

2019年6月7日

今天我们读几首有关端午节的诗词,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乙卯年,是兔年,这个是天干地支纪年法。诗中指1195年,这时陆游71岁,在他的家乡——美丽的绍兴隐居。

重五:就是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因为这一天有两个“五”,所以又叫"重五"。陆游在这一天写下了一首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是说在这个季节石榴花开得正好,诗人隐居的山村非常美。

“粽包分两髻”,是说在这个节日包的粽子有两个高高凸起的角,像小孩子的发髻。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传说是因为一个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有了包粽子的习俗。


“艾束著危冠”,“危冠”就是高高的帽子,把一束艾草插在高高的帽子上。为什么要插艾草呢?据说艾叶气味芬芳,能通九窍,可除疾病,所以挂在帽子上。

“旧俗方储药”,就是说这一天按照旧的风俗要储存草药,以保一年的健康平安。

“羸躯亦点丹”,我想应该是说,虽然我苍老而瘦弱,但也要学小孩子在额头点一个红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太阳落山了,我的事情做完了,我笑呵呵地走回家,吃点小菜,喝点小酒,日子也很美呀!

隐居中的陆游在端午节这一天心情特别好;有美人陪伴的苏轼笔下的端午节也是美美的。

浣溪沙·端午

宋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词是苏轼在惠州写的,写给他的侍妾王朝云。

夏日,微热,一点小汗微湿了碧色细绢做的衣服,明日端午节要用芳兰草沐浴。那时浴水都飘着香气、油腻布满晴川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


小小的符篆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


与朝云同过端午节,愿我们能够天长地久。



再读一首词,猜一猜这是写端午节什么习俗的?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 ·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好词~ 龙舟竞渡 屈志从俗 食古不化 ...
    静语微文阅读 3,268评论 0 29
  • ​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说到端午节,我们联想到最多的民俗是吃粽子,划龙舟。其实在...
    魔王_Archenemy阅读 1,696评论 0 10
  • 五色新丝缠角粽 ——咏端午节古诗词赏析(三) 王传学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见于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
    王传学阅读 2,265评论 2 5
  • 今天,临近中午,上班忙碌中。接一陌生电话,语音亲切如长者,顿时化解陌生电话拒人千里的情绪。 来电的是妈...
    伊赤123阅读 155评论 0 0
  • 星期一,月末模式正式开启,事情繁多,一天来回不停的走路,扯东挂西,说个搞笑的,我手机上显示的运动步伐又在好友...
    指挥官阅读 350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