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赫拉利以气吞山河之势给我们拉开了一副人类漫长发展画卷,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它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则以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向我们展现了《人类群星闪耀时》。
今天,我们不谈这久远的发展史,毕竟每个人的生命仅有须臾数十载,我们也不谈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虽然平凡,我们也可以自命不凡,这并不矛盾。生命是一部剧,我们都是主角。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基因和环境一直在为谁更胜一筹而针锋相对,就像“出淤泥而不染”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哪个更重要一样,目前是个难解难分的话题,所以只能选择中庸之道,这本书名字叫做《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美国查尔斯·H·扎斯特罗&卡伦·K·柯斯特-阿什曼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它讲述了大多数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悄然离世。生命虽然短暂,虽然平凡,可是也是一部艰辛的远征。
人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孩子的起跑线从什么时候算起呢?大家也知道,政府一直提倡优生优育,那起跑线应该从优生优育算起吗?要我说啊,起跑线从择偶就已经开始了,或者更早。毕竟,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小到家庭、学校、单位、社区,大到市县、社会阶层、主流文化,这些都会塑造人。《熔炉》我没看过,但用熔炉去形容却很贴切。当然,父母们也大可不必绝望,我们也要相信孩子生命的韧劲。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的、网络的、思想的、价值观的,一切都在剧变,我们应该保持对这种变化的敏感性,同时,需要增长知识,及时应对可能来自孩子或者我们自己的新问题。很早之前,就想跟身边青春期孩子聊聊性这个敏感的话题,各种原因没有开展,上个月亲戚通知我们,说闺女定亲,让我们去喝喜酒。这闺女上学期间谈恋爱,现在还未满18周岁,女儿已经生出来了,家长还不知情,这顿喜酒喝的全家都很窝火。我也深深自责,如果之前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可能后面的都不会发生。时代变了,父母需要转变思想来应对这些新问题,书中“未婚先孕”的案例,会让我们了解欧美文化背景下社会是如何有尊严应对的。
不光生命有周期,家庭也有自己的生活周期,从一个家庭的组建,到孩子的到来,再到孩子的离家成婚,最后家庭成员的衰老死亡,家庭也会像一棵树,发芽、成长、结果、死亡都是必经过程。家庭成员需要提高认识,在家庭发生变化时,能够积极应对,平稳过度,避免家庭出现大的波动,毕竟家庭是我们在这世上最温馨的港湾。如果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它的发展脉络,那么我们将更有信心让这个小窝更温情。
前段时间,IT行业的大裁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可能随时会被单位裁掉。公司一面要求员工要对企业忠诚,一面在风暴来临之时又毫不犹豫的将员工抛弃。以前所谓的“铁饭碗”早就被时代的大浪拍碎了,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理应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理念,树立终生学习的学习观,在知识不断更迭的年代,顺应知识潮流,做知识时代的勇者,坚决远离“中年危机”。
我喜欢清晨的朝霞,也喜欢夕阳西下的晚霞。老年不是人生落幕前的葬礼曲,而是人生落幕前的精彩焰火。老年可以丰富多彩,美国家喻户晓的摩西奶奶,她从77岁开始学画画,却成为美国最多产的著名原始派画家之一,100岁时,她还在作画。她说:“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老年人是最具勇气的,他们要面对身体机能的退化,他们要一次次的与亲人说再也不见,他们要与死亡和解,他们是真正的勇者。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看完这本书,我们可以认识生命的过程,我们无惧生命的挑战,我们勇于向生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