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爱因斯坦(四)

爱因斯坦在26岁左右,就预见性提出《解释光电效应》,认为光是位于空间点上的能量子,这就是量子力学的发端,用它来解释光电效应、黑体辐射这些现象。启发了微电子、移动通讯、电子摄影、计算机、互联网、超导、纳米、现代化学、激光,几乎全都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之上。爱因斯坦讲“波粒二象性”,就是光波既有波的性质也有粒子的性质。普朗克公式E=h×v,H是普朗克常数,v是频率,爱因斯坦的公式E=mc²,m是质量,c是光速。你把这两个公式结合在一起,就会发现是hv=mc²,左边是频率,右边是质量,波粒二象性。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既有波又有粒子。

量子力学不断地发展,人们发现爱因斯坦遭到了一个挑战,因果论被推翻了。爱因斯坦认为这个世界再离奇再复杂,如果你能够用因果来解释,有这个所以推导出这个,它一定是有连续的变化。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没有因果,有很多东西是完全随机的、完全不知道的。

薛定谔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就提出了“薛定谔的猫”来声援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说“薛定谔的猫”这个反驳特别有力。坚决反对波尔和其他量子力学家不断地深入研究量子力学。波尔曾经跟爱因斯坦进行过一次高手的对决,结果是每次都是波尔胜。爱因斯坦每次都落败。波尔也曾经饱含深情地讲过一句话,说我们含着热泪反对爱因斯坦,只因他是提出量子力学的人,爱因斯坦打开了这扇大门,给我们做了奠基,但是爱因斯坦现在没有那么勇敢,不敢接受这么离奇的量子世界。

爱因斯坦在晚年留下了一个宝贵的遗产,就是和平。因为他影响力巨大,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跨国界人士,又不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符号。参与了犹太复国运动,他一直反对犹太人自己建国,当他看到犹太人在德国遭受了希特勒的迫害之后,他转而支持犹太的复国运动。他和第一任的以色列总统魏茨曼是好朋友,后来在魏茨曼去世以后,以色列人邀请爱因斯坦担任他们的总统,爱因斯坦婉言谢绝了。爱因斯坦只有两三年的寿命了,他已经很老了,也不愿意去,觉得自己也不适合当总统。

其次就是他不断地推动平权,在美国推动黑人权利的提高,还反对原子弹的扩张。“在爱因斯坦去世前一个星期,他在他的政治遗嘱上签了名,他同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一起警告政府和世界人民,要强烈提防原子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不能排除一场氢弹战争很有可能毁灭全人类。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为随后的50年争取和平的斗争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反对核战争、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帕格沃什运动就是以这一宣言的发表地命名的,这一运动通过不懈的努力,为以后冷战只是保持了冷战而没有变为热核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对于爱因斯坦来讲,痛苦和喜悦只有一个分号的距离。在给马克思·波恩的信里体现出来愉快和悲痛之间只是一个分号。他的妻子快死了,躺在病床上,信是这样写的:“可惜我的夫人病得很厉害;(分号)我本人在这里觉得非常幸福,我终于可以过真正平静的日子了,这样一种享受无法言表。”爱因斯坦就是这么直言不讳的一个人,从另外一个角度,你会看到他非常豁达。在面对生离死别,认为每个人应该独自地走上平静的、最后的那段路。他自己去世前一两天的时候,在医院里边碰到他的熟人,依然谈笑风生,依然在跟别人开玩笑,在跟命运开玩笑。拥有完全豁达的人生观。

对爱因斯坦打击最大的其实还不是家人的去世,而是在1935年3月15号,他的好朋友也是物理学家贝索的去世。他长期跟贝索通信,在他闹家庭离婚的时候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在他研究出现困难的时候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这些人的去世让爱因斯坦觉得越来越孤独,在1955年的4月18号,爱因斯坦去世。之后就是他的大脑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用这么野蛮的方式纪念一个给我们带来文明的人。

爱因斯坦这么重要的人、这么了不起的人、这么纯粹的人,心地这么干净的人,在政治上永远是站在弱者的一方,永远在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最重要的是他不断地探索着人类智力的极限,探索着宇宙的边界,几乎可以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了解爱因斯坦,了解科学的精神,进一步为社会创造真、创造善、创造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