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地不在博,有景则赢。
早有耳闻惠安有一座古寺,寺名一片瓦寺,位于福建省惠安县紫山镇南安村西边的一片瓦山(石室山)顶峰,因其建于石头缝中,风格独特而闻名,一直心之所望,准备一探究竟。
我们驾车在南安村落停车,徒步于青石板铺成的登山路,山路虽陡,心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净化,从喧嚣都市的浮躁中慢慢归入宁静。徒步而上,只见大门矗立在石阶之上,寺庙山门镌联:“石空修径悟真谛,名山卧狮出奇观。”横批:“一片瓦室”。横批之上书“奉旨特祭”。
拾级而上,可见寺庙坐落于由两石拱峙着1块方圆600多平方米、最高处10多米的覆石之下,形如瓦片,覆盖寺顶,此寺故得名一片瓦寺,片瓦古地建于边上,百年榕树盘根错节耸立于巨石之中,依偎在旁,寺景一片融洽和谐。
一片瓦寺寺名“一片瓦”刻在寺洞中左壁上,楷书横写,字径76厘米,落款为“万历辛卯春石洞主人题”。“万历辛卯”即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显系戴一俊在此隐居时所书。
走进一片瓦寺,别有洞天。此寺建于巨石之下,却毫无压迫感,反而有一种莫名的轻松;寺内清凉,极为舒适;四周石壁环绕,光线透着石壁缝隙与门窗洒入,十分通透,采光极好;寺虽小,而独具一格,置身其中,令人不禁唏嘘前人智慧之高深,如此巧夺天工的技术。
一片瓦寺,这将是又一座令我难以忘怀的地方,这里因地制宜,取大自然之石造独有之建筑,既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又展现独有气派,妙哉!
站在山顶,放眼四周,四面风景尽收眼底:远处山峰绵延,有几座风车矗立其中,增添了几分姿色;远方村落低矮的房子显得娇小可人;喧嚣的城市远在他方,一切风淡云轻,内心十分清静。果真,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秀丽景色往往避世绝俗,藏于静谧深山之中。
一片瓦寺的悠悠历史:
一片瓦寺原为天然洞室,元代之前就有道人修真。元·釋大圭《正月游一片瓦岩道人留竟日适兴成诗》云:“片石成岩屋,高扉寂寞滨。雪晴来野客,春早见幽人。烟火寒山近,盘蔬午甑新。留连爱林麓,城郭有嚣尘。
明·嘉靖十年(1531年)《惠安县志》赞片瓦岩“青松覆道,异卉错蔚,南薰过处,时有花气袭人。疏松影落斜门静,细草香开小洞幽。登科山外,引为特胜焉。”
明·隆庆(1567—1572年)间,辞官回乡的惠安崇武人戴一俊母殁制终,遂隐于石室山。片瓦岩主洞室里面石脚处有相通小洞两处,可作卧室,右室为戴一俊隐居之所,因之自号石室主人,名石室“高士岩”。他脱却凡尘,超然世外,“家食三十余年,杜门却扫,不入城市”,终日匡坐读书,过着隐居生活。
后来不知何时,将天然洞室改为寺宇。由于覆在上方的石头巨大,石下主洞室深广,辟为两室:左室正寺,邀僧住持,寺名“一片瓦”;右室九仙祠,供善男信女圆梦用。同一覆石下的洞外右邻,另有小洞筑为仙洞,外面增筑砖石山门。
现一片瓦寺中和片瓦岩山间,留存摩崖诗刻、题刻及清代以来的题刻1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