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里有一个概念叫临界知识,怎么理解呢?作者从几个角度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从 昨天我们理解的深度认知开始。通过深度认知得出结论,往往能解释相似情境中的很多问题。它更广泛,更普遍,也更具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那么,这些结论就是我们说的临界知识。
然后,作者又提出一个观点,知识是可以一通百通的。比如,你对历史感兴趣,一定会研究到地理和人类文化;而研究人类文化,就一定会进入心理学和传播学的领域;而如果你对外语感兴趣,也会从语法学习延伸到研究语言产生、文化变迁等。一旦你的研究深度达到底层规律的层面,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问题都会在底层盘根错节地联系起来,而把这些问题联系起来的,正是我们说的“临界知识”。
再次,作者从能力构成上把我们的能力划分为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通过这几个能力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什么是临界知识。为了方便理解,作者用了打仗来作类比。
执行能力包括哪些呢?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在这个层面,我们的学习就好像士兵训练踢正步、瞄准和射击这样的军事基础技术一样。
专业能力又是什么呢?这里是指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领域里,你要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打赢一场战役。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思想认知更像是一个指挥官:精准恰当地调动步兵、炮兵、空军、坦克、侦察兵和狙击手,让他们在正确的时机,出现在正确的位置,胜利完成任务。
结构能力又是什么呢?它就是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事物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规律会普遍地影响这些事物?这就像在深刻理解一场战役为什么爆发,会以什么样的脉络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一样。
通过以上学习,你知道什么是临界知识了吗?我们再总结一下吧。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