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机是微单富士XT-20, 买了快半年了,平时记录生活,街拍还是第一次,算是练手。新加坡的阿拉伯街位于东南部的bugis地铁站附近,我们下地铁后,直接走过去,大概十多分钟。人们常去的地方是苏丹回教堂和哈芝巷。
在新加坡会有很多这种南洋风格的建筑,大概两到三层,一般都是非常鲜艳的颜色,这个挺素的了,特别是在牛车水和小印度,就更多了。相机设置没调好,图片照出来暗暗的,用蓝牙传照片还压缩了像素,太懒了,就不想调了。
在新加坡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这个在各种高楼间的韩国甜品店,我觉得挺特别的。不过我在这边有时会吃韩国泡菜,日本寿司,还有印度咖喱,可是最爱的,还是咱们的川菜!还好现在川菜馆到处都是,不然我就要自己下厨啦!甜食其实我不太感冒,可是超爱台湾的抹茶泡芙!
新加坡的建筑有很多特点,组屋的话,一般一楼是空的,没有住户,供行人走路或者休息;公寓和办公楼的话,好多都有种树或者种草在上面,所以虽然整个城市到处都是是钢筋混泥土,可是并不让人感到压抑,是因为好多时候可以看到绿绿的植被,心理很舒服。
这个楼层半空有个小花园?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附近有大学的缘故,每次来BUGIS就能看到很多小鲜肉,我是好色的,一般两个人在一起,我会先看到男生,可惜烈日当空,对焦不及时,没有拍清楚。富士跟其他品牌相机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对焦太慢了,需要入手的朋友,请慎重,不过我当时的需求是成像色彩不错,让我尽量避免后期,现在用了几个月,倒也习惯了。
走过两条街,便进入了哈芝巷,哈芝巷有很多小酒吧和餐厅,民族特色饰品店,这里会看见比较多的白人和马来人,游客也会相对多一些。
我在一个水吧点了一杯水,坐了半个小时,太热了,也很吵,我不知道这位仁兄怎么选在这里看书,附近的图书馆又安静又有空调,坐着更舒服呀,而且不远,这个逻辑,有点不明白,想了很久,只有一个解释,也许在等一位,美女!
感觉拍照的话,光线好的时候,再烂的技术,也能拍出不错的照片,这张我挺喜欢的。印度人的皮肤相比马来人和华人来说,真的要暗很多,不过这也是他们的优势,我感觉他们皮肤黑一点不显老,看不出脸上的色斑,同龄女孩子的毛孔也挺细的,不懂是不是我的错觉?
新加坡有很多建筑工人,清洁工人和树枝修理工,都是东南亚一些贫穷国家的劳动力,他们每天可能会工作十二个小时,拿到很低的收入,然后寄回国内,养活一家人,每次看到他们在烈日下的树上或者公路边工作的时候,我心里是佩服他们的。
我是一个拘谨的人,拍照不会摆姿势,偶尔也会关注如何摆拍,可是学了再多教程,最好还是一个自然,你看这个孩子的性格,通过盖眼一个姿势,全部凸显出来了。
最羡慕的是那些每天穿吊带,在烈日下走来走去,还是晒不黑的人。
白衬衣在这种色彩鲜艳的一方,真的是一道风景。
有时漂亮不是外表多美,是一种行走在人群中的自信,还有对生活的热爱。
老男人也可以很帅的。
喝着下午茶的印度女子,我感觉,纹身好像在新加坡比在国内流行,可是我依然无法接受。
我有一个台湾同事,跟男朋友交往了十年,硬是把男友训练成了拍照高手,我问:“怎么训练的?” 她说:“前期他给我拍照,基本都是百里挑一,或者千里挑一。”我顿时好佩服她,训练男朋友,好有耐心,可以摆一千个造型给他练手,真爱!
这一对情侣在这里拍了好久,每次拍完,男士都拿给女士审核,直到PASS。
忧郁的女生!
忧郁的男生!
水吧的外墙涂鸦很熟悉,让我想起小时候电视机没有信号的时候出现的图片。
这位印度女士真的超可爱,在这里自拍各种搞怪的表情,我看着都笑了。
在餐厅外招揽客人的帅哥。
前面是苏丹回教堂,好多人站在这里拍照,我就不去挤了,我更喜欢拍正在拍照的人。
苏丹回教堂附近有很多阿拉伯特色的小店,餐厅实物都是哈拉的。
乌云压过来了,今天回教堂里传出的歌声让我觉得特别压抑,心里慌乱得很,可是我听到过的一些马来族的歌曲,我还是很喜欢的,柔情似水软绵绵的,有点邓丽君的感觉。
灯饰店,其实是不可以拍照的,没忍住。
有很多人一看就是外来游客,大家都在拿着相机乱拍,也不管是谁偷拍谁了。
上帝创造人真的很不一样,每一个表情都是一幅画!
最后特别提到下面这张照片是这一趟旅行我拍得最爱的照片,拍出了肌肉的质感,有没有......
总体来说,第一次街拍还是很开心的,下次将相机各种设置摸得再熟练一点再去,一直想去拍拍新加坡的猫,不知道下个周能不能去,有没有小伙伴跟我一起啊!
我的微信号是dx-carol,欢迎加我,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