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认为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就是如何度过工作8小时以外时间的方式。
但扣除通勤时间、吃饭睡觉时间、杂务时间,每天剩余的可支配时间可能只有1-3小时。
那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1-3小时的空余时间,才能通过业余时间积累一项技能呢?
最近听了渭水徐公老师的课,他以自己日常写听书稿为例,分享了一个高效利用碎片时间的方法。
渭水徐公老师提到,自己在写作前,会提前对听书稿的写作结构进行分解,将一篇完整的听书稿分解成几个写作部分,再利用碎片时间,逐步完成每个部分的写作。
第一步先写作拆书稿的主体部分,即3个书籍亮点解读,每个书籍亮点的写作只需用半个小时。
然后再利用碎片时间逐一补充作者简介、破题+引题、结尾立意等,一篇完整的拆书稿就可以这样用碎片化时间完成。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其他文章的写作,也适用于学生的日常考试、考证,以及其他无法安排出整块时间来完成的工作。
在我看来,运用好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以下两点:
1. 构建框架,目标把控
在我们开展一个项目或者工作事项前,先对项目的目标、流程、步骤进行梳理,在自己心里画出一条工作逻辑线。
然后将其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分解的标准以0.5h能完成的工作量为界。
0.5h的工作时间是公认的有效“抗分心”时长,时间长了反而注意力下降、效率降低。
框架搭建及项目分解的过程中,还蕴含着“目标把控”的思想。
我们在开始一项工作前,要对这项工作设定一个目标,了解实现目标需要达到的要求及标准,然后思考实现这些标准,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
以考英语六级证书为例,在备考之前,我们需要给自己定下目标分数,425分及格,500分以上为优秀,实现不同的目标分数,需要付出不同程度的精力和时间。
如果前期给自己定了500分的目标,就要去了解需要拿到500分,每种题型分别需要拿到多少分,再根据自己长短处进行合理的拿分规划。
如果是听力差,但阅读比较好,就可以适当地降低听力拿分,提高阅读拿分,将有效地时间投入到性价比更高的复习中。
2. 填充血肉,用标注法保持工作思路连贯
在框架梳理的基础上对工作内容进行“肢解”,就可以开始利用碎片时间为项目“填充血肉”。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项目进行分解后,我们不像往常一样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工作,这可能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今天的你可能已经想不起昨天做了什么。
即便将一个大项目划分成细小工作版块,但每个板块之间也有着关联性,这时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工作思路的“断片”呢?
这里有一个小贴士,就是在做完每个小项目后,可以做简单的标注,概括上一段工作的进程、主要工作内容等。
每次在开始下一个小项目时,可以通过标注,及时回顾上一段工作的状态,从而保持工作思路的连贯。
渭水徐公老师在谈碎片读书时也提到这个小技巧,每次读完几页书,就在旁边标注,写上书的简要概括、个人感悟等,下次继续阅读前,回顾一下标注,读书的思路自然就接上了。
以上,就是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的小技巧分享。
试着通过对目标的把控,将工作进行分解,利用碎片时间逐一攻破各个小版块,期间可以试着用标注法保持工作思路的连贯。
把24小时活用成48小时,这样你的收入更容易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