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个月公司新来了一波实习生,其中有个叫圆子的姑娘,真的是好姑娘一枚。好到让我几次都有冲动去感谢招聘专员,感谢她为我们招来了这么好的“福利”!
圆子入职第一天,提前到了半小时,然后把部门每个人的桌子都擦了一遍。
每到午饭时间圆子都会问要不要帮大家带饭上来。韩多多开玩笑说想吃赛百味,这姑娘就真的出走一站地给他买了回来。
别的实习生担心自己考核不通过,她俨然一位尽职的母亲,加班陪读到很晚。
培训的时候我咳嗽两声,第二天她给我带来一大包胖大海。
同事说《猎场》有广告看着不痛快,她下午开通了爱奇艺会员,共享了自己的账号。
你们说,还有什么是比身边有这么一位同事更让人开心的事吗?如果有,那一定是有一打。
是啊,她真的太好了啊!好到没有通过实习考核。
说实话,我真的有犹豫过要不要再给她机会,我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如果拒绝她,自己简直就像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霸特,职场拼能力,公司讲制度。
她在离职的那天找到我:“我知道我为什么没有通过考核,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样才能对别人好。”
“可是并没有人要求你要对他们好啊。”
“这个我也知道,可我就是做不到不去对别人好,就好像天生就欠了谁的似的。喵姐,这是不是病啊?”
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
从来不会对别人说不。
始终在争取每个人的认可。
努力让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高兴。
......
“好人”做成这样,你一定很累吧?
事实上,“好人”们最擅长根本不是让别人高兴,而是善于让自己感到痛苦、可怜、力不从心。
恕我直言,这简直就是一种自虐式强迫症。
02
让大家贱笑的是,在我变身为一个活得鲜明的生物之前,自己就是一个“好人”。
那时候我最热衷的事,就是每天登录QQ,看看当天是谁的生日,然后第一时间送去祝福。
每次逛街,看到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就会想谁谁谁应该喜欢吧。
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很少插话并保持微笑,就像个傻子。
和别人约会的时候,我会担心自己的服装是否会让对方讨厌。
每次说好的AA制,都以我成功抢下结账权后顺利的落下帷幕。
许多人一起聚会的时候,我不但担心会有人受到冷落,甚至会格外照顾服务员的心情。
如果有人没有回我的微信,我的记忆就会开启地毯式搜索,担心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让对方不高兴的事情。
我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我努力想让自己之外的每个人都高兴,我害怕和任何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我从来不会对别人说“不”……
玛德,我怀疑我的大脑中了“好人”病毒,我的人生完全被这个病毒系统操控着。
你们以为我如此的以天底下所有人民的幸福为己任,大家一定很感动吧?
不,结果很让人扎心啊!
去年元旦刚开工,我和公司几个同事去吃饭。大家推让着点菜。我看当天的女生比较多,于是决定来个油麦菜。
想着我总是这样心中有别人,自己感动的都好想哭啊!
结果大家都很感谢我?不,根本就没有人问我想点什么。
我在乎每一个人的感受好吗?我都想好要为大家点油麦菜了好吗?我都做好结账的准备了好吗?你们问我一下会怀孕吗?
可是,没有人问我。甚至,都没有人看见我。
我第一次意识到:如果你总是渴望他人的认可,总是渴望成为一个“好人”,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不再真实。
你会被看作一张平面照片,而不是立体的、丰满的、多侧面的血肉之躯。你会渐渐成为一个小透明似的存在。
03
许多时候我们这样的“好人”模式下,隐藏着对消极情感的深深畏惧。我们畏惧拒绝,畏惧抛弃,畏惧冲突和对抗,畏惧批评,畏惧愤怒……
我们不是“好人”,我们是一群取悦症患者。
取悦症,亦称““看管人性格障碍”,是一种病理状态。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 ——百度百科
我们的群体大多分为三种,快来对号入座呀!
1、认知型“好人”
你需要并且必须争取让每一个都喜欢你。你相信讨好能让你免糟他人的拒绝以及刻薄对待。
2、习惯性“好人”
你需要每一个人的认可。你会为他人做很多很多,几乎从来不会说“不”。
3、情感逃避型“好人”
你逃避所有难以应付的情感,不知道怎样有效的处理冲突,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满腔的愤怒。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好人,我想说的是,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让每个人高兴,但却很少让自己满意,我们经常会产生内疚和无力感。于是,我们更加努力的去取悦别人。
如果习惯行为的驱动力更多的是为了避免痛苦或消极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赢得有益或积极的东西,强迫习惯就会成瘾。
04
为了做一个好人,长久以来,我太擅长压抑自己的情绪了,我强迫自己不要发声,我宁愿不关注自己也要满足别人,我宁愿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也不想和别人发生冲突。
是啊,我真的受够了。
自从那顿饭后,我真的决定痛改前非,潜心修炼了。
布莱克在《取悦症》一书中提出了“取悦症三角形”工具。
可喜可贺可口可乐的是,我们只要在任何一点做出小小改变,都将影响整个三角形的改变。
在思维层面,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三种信念:
1、别人的自带属性都是冷漠的。
2、如果我不付出就不值得别人关注。
3、别人都是需要我的,我的付出对别人是重要的。
在感情方面,我们需要直面内心对冲突的恐惧,因为许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怕冲突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极端化了。
在行为上的调整很简单,说“不”就可以了。
同时,与这些相比,我发现了一个对我更有效的方式,我突然特别想尝试一下做个“坏人”又能怎样?
然后,感觉我人生的整个画风都变了:
旁边的同事颤腿的时候带动了我的桌子,我说:“你这么一直颤啊颤的,不累吗?”
说好午饭AA,却都忘了把平摊的费用给我,我就在群里吼:“收租子,没给钱的赶紧了。”
会议室椅子紧张,我赶紧跑进去就坐:“先来的有座儿,后来的罚站。”
业务部门经理和我说话让我不爽,我质问:“为什么每次和你说话,我都觉得特别不被尊重?”
“你不会介意我临时占下你预定的会议室吧?”
“我介意。”
“我来得晚,你能不能帮我代打下卡啊?”
“不能。”
“你愿不愿意加下我微信,看看我们的产品?”
“不愿意。”
我只想说,作“坏人”的感觉简直太特么爽啦!
吊诡的是,当我成为真实的自己后,并没有发生过一次我曾构想出的“险境”。
昨天,我报销公司十周年活动的费用需要大量发票。我只是在群里随便说了句,下午我的桌上就堆满了各种发票。
旁边的骆骆说:“我擦,为什么大家对你这么好?”
“可能因为我太讨厌吧,他们想我拿着发票滚远点。”
骆骆说:“屁吧,大家都很喜欢你。”
“我就这么‘欺负’你,你还喜欢我,变态!”
“是啊,我最喜欢你的一点就是——你敢说。每次看你说出那些我们不敢说的话时,我就觉得特痛快!”
哇拉个咔,我原本做好了一切准备,去承受作为一个“坏人”要面临的悲催,却没想到收获的是身边的人真心的喜欢。
我终于明白了以前为什么没有人喜欢我——就是因为我太好了啊!
就像简·奥斯丁针对“好”的微妙刻画:“她不过是个好脾气、热心肠的年轻女人;我们很难讨厌她,因为我们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
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人”确实会让我们舒服一些,但舒服不是留给死人的吗?会有人真的喜欢死人吗?
心理学所讲的“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就是你教会别人如何对待你的过程。
所以,与其埋怨身边人对你的忽略和不在乎,不如好好想想你是如何教会他们这样对待你的。
没有人生来就是取悦者,取悦不过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我们能习得它,就能改掉它。
连我这么笨的人都做到了,你一定也可以。
天涯海角,天荒地老,等你摔杯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