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好学的小刘失眠了,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难道说以前所知的一切,都是错的?
以往的小刘,是个自信满满的小伙子,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在行,经常可以看到同事和领导肯定的眼神。
可是,就在几个星期前,因为一些不为外人道的原因,自己调到了一个陌生的工作岗位。
从此,好运似乎远离了他。
小刘原本认为,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适应新工作应该不难,可事实是,小刘靠着自己已有的经验,却屡屡犯错,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工作的不适应感越来越强。
成甲在《好好学习》中曾经提起,很多事情,我们做起来都那样“不假思索,”仅凭着父辈,或者自己曾经做过,来指导我们。
成甲把这种不假思索,面对某种场景得出结论,称之为“跳跃性思维”,原本事情的思考方式应该是: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行为,而跳跃性思维最大的问题就是,做事离开了理性思维的土壤,结果,自己的假设成为最不合理的假设。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看到名人就会退舍三里,认为自己和名人存在很大差距,对方一定不会理睬自己。
可事实上,很多名人取得现在的地位,他们比普通人更加谦虚,更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因此也更容易亲近。
你看,如果你用跳跃性思维,处理事情的方式可能就有失偏颇。
跳跃性思维发生的原因,其实就是做事都以感性为主,而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开始用理性思维。
写反思日记是一个有效方式,反思日记可以拓展旧知,联系新知。“书上得来终觉浅 ”,单纯看书是不够的,反思日记能理论结合实际。
很对人说,每天没有那么多反思的内容,很容易写成流水账。
你可以抓住生活上的小事,以点及面来写,写得多了,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
比如,有人通过反思,把高效能效的七个习惯,与自己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高效习惯,使得这一习惯更本土化。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总之,要想摆脱跳跃性思维,就要充分发挥自我反思机制,提高理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