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边酹江月”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出了下面的表演
对于苏轼,我并不陌生,但也谈不上了解,除过背过他的几篇诗外,我们并无交集
直到,一篇名叫《行赏忠厚之至论》文章,在大家的朋友圈刷屏了一整年,这是一个四川瓜娃子的高考作文
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弟子曾巩的文章,心想:“我要是把他圈为第一名,其他人肯定觉得不公平,还是低调点,做个第二名吧。”
哪知拆卷一看,这个考生不是曾巩,赫然写着两个字——苏轼。
从此他一跃成为网络大V,粉丝很快狂飚到1000万。
事实证明,这届考生很行:除了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十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届高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文坛大V欧阳修立马对苏轼青眼相加。“把你以前的文章也找来,给我看看。”这一看不要紧,欧阳修更是惊叹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他觉得自己应该在朋友圈发一条信息:“大家快去粉苏轼。”
1061年,朝廷举行了一场加强版高考——制科。
何为制科?就是皇帝为直接选拔特优人才设置的考试制度。
两宋录取的进士共有4万多人,但是制科考试仅仅录取了41人,要想上榜,比祖坟冒青烟都难。
制科考试分为一至五等,一等二等基本是虚设,就是给你点盼头,第三等才是最高的。
这一年,苏轼、苏辙兄弟参加了制科考试,结果苏轼得了第三等,苏辙得了第四等。
宋仁宗高兴坏了,在朋友圈更新了动态:“朕为子孙后代得了两位清平宰相!”
初成大V,苏轼经常在网络上发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一条信息就只有一个字。很多人都不理解,在评论区问:“苏,这是什么意思呀?”
苏轼看着手机笑而不语,傲娇的很。
直到很多年后,在跟朱载上聊天的时候才把秘密说出来:“我那是在背书呢。”朱载上震惊了,书还能这么背?“一个字,就代表《汉书》中的一段话,你说一个字,我就能背下来。”
朱载上翻开几十年前的朋友圈,翻的手指都酸了,说出一个苏轼曾经写过的字。紧接着,苏轼立马背出《汉书》中的一段话,毫无差错。
事后朱载上更新了朋友圈:“努力、努力、再努力。爱你,轼。”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觉得苏轼是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若那时候有“吃货”这个词,先生一定会在最后加上一句“是自笑平生为口忙的吃货”!
苏轼经历了政坛上的起起落落落落,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
他是这么概括自己生平的“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虽然他胸中又很多苦闷和不甘,但是苏轼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并解锁了自己的新天赋,那就是:吃!
没错,被贬到黄州东坡居士便开始了他”为吃创作”的一生!
甚至他的吃都被写进了诗文留下了菜谱!
料理生鲜的《煮鱼法》,调制菜羹的《东坡羹颂》。最有名的就是记载了东坡肉做法的《猪肉颂》,将宋朝被人嫌弃的猪肉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不过现代的东坡肉与苏轼所做的料理方法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刚被赦免回京,又因得罪保守派被流放到了到了广东惠州。
在广东喜欢甜食的苏轼就算犯了痔疮也是日啖荔枝三百不够。
此时的他处于人生的最低谷,但“吃”让他能与穷、病、俱三座大山顽强抵抗,支撑自己坚强的活下去
他将市场上贱卖的羊蝎子,注入了烧烤的灵魂。
来到惠州的三年后,一纸诏书又把他贬到了海南儋州,但海南在当时的生存条件很恶劣。
但是苏轼对吃的探索还在继续,他发现了海南真正的美食——生蚝,惊叹“食之甚美,未始有也”,甚至还在信中告诉儿子,千万要保守海南生蚝的秘密。
这些都让我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话剧中的苏轼豁达,乐观,积极向上。而生活在很多年前的苏轼也是如此
苏轼在临江仙中表明自己想要江海寄余生,却没有付出行动,这表现了苏轼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其它的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很多,对苏轼这个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一个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