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浓)
01 写作,让我欢喜让我忧
你有没有这样的高光时刻?灵感爆棚时候,你写了一段文字,自我感觉良好,反复阅读特有美感,因而沾沾自喜。
当然,还有些时候,你想到了一个故事,或想到了故事的某个情节,很想把它写下来,但是写了几遍总是不够精彩。
自媒体时代,人人皆写手,个个都是作者。都可以写,但不一定都会写、都能写好。写作,真的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你费尽心力组织的语言,不是句子比较累赘,就是语言表达不够精炼;或者语句不通顺、晦涩难懂,或者某个词语用得比较频繁,同一个意思反复地用一个词语而不懂得变通,词汇贫乏,缺乏技巧,或技巧运用不够灵活……
你看到了别人写的文章,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他都会写得妙趣横生;至少读起来特别舒服;语言的结构组织很有节奏,长短句的搭配协调颇具美感。
他不哗众取宠,也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更不会晦涩难懂,即使好用朴素的语言,经过合理的组对拼合,居然能让你读起来朗朗上口,或富有韵律,或富有诗意,或很有趣味性,或耐人寻味有内涵。
你不得不赞叹:作者写得好精彩呀!引人入胜!每句话分离开来,看似朴实无华的语言,愣是被运用得如诗歌一般,妙不可言!而且,他的长短句的搭配怎么就那么协调。
像这样读起来比较舒服的文字,作者到底是用了怎样的生花妙笔写出来的呢?
一个没有经过正规写作训练的人,有故事可能他也能写出来,但是他写出来的文字大白话居多。
他有情节有内容,就是没有内涵,没有文采,看了个热闹,看完了就扔毫无收藏价值。
或者,简单的流水账故事你根本就读不下去。
婀娜飘逸的舞者与跳广场舞的大妈之媲美,也算是调了众口。
但作为写手的我们,还是希望成为气质超凡、曼妙翩跹的舞者的。
那些拥有特殊写作才能的人是不是就是有天赋异禀?
或许有的,但神童毕竟凤毛麟角,大多数作者都是经过长期相关学习,比如大量阅读积累素材,勤加练习写作熟能生巧,最后才能写出脍炙人口之美文。
那么,对于写作方面到底有没有章法、模板可循呢?
就像写作的魔法棒,我们写作小白利用它,一点就灵,避免一些写作大坑呢?
答案是有的,这本《写作工具:写作者案边必备的50个技巧》就是这样一本实用的写作工具书。
02 一本实用的写作工具书——《写作工具:写作者案边必备的50个技巧》
本书作者是来自美国的罗伊·彼得·克拉克,曾取得中世纪文学的博士学位,现已在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学院之一波因特学院任教超过三十年。
作者已就写作、阅读、语言和新闻写作出版了《写作工具》、《语法的魅力》等19本书。作家戴夫·巴里评价他最懂得写作。
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包括第1部分的“写作基础”,第2部分“写作中的特殊效果”,第3部分则提供了有助高效写作的模板。
03 新手小白:奠定写作基础
第1部分的写作基础,包括10个小节,分别从主语和动词及副词怎么使用,如何调整语序实现强调,如何激活动词,及敢于使用被动语态、对于现在进行时要谨慎的使用。
对于那种长长的句子,不要有惧怕的心理,提供了一些怎么样使用长短句的方法。
还有如何用标点符号来控制整个段落的节奏以及空间,并对那些知道写完的段落要删除明显的累赘,然后再删除细节处的拖沓等等。
就是说,你写完了需要将文章再通读一遍,对于那些累赘的拖沓的描述,无论他语言多么华丽,也要勇敢删除。
只写与主题有关的。
写作小白通过这一部分写作基础的学习,可以达到将一篇文章完整流畅地写出来。
第2部分内容重点讲了写作中的一些特殊效果,就是说你写完了以后,怎样用简单的词语将那些繁琐、晦涩难懂的语句替换下来。
然后对于那些需要重点强调的关键词通过调整语序进行强调,对于一些关键词需要留出空间。
就像是中国画里面的留白,你不要给别人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以便于对你写作的内容进行理解充分的理解。
04 资深作者:深化深层写作能力
到了第二部,就不只是典型的写作基础的培训,还需要深化一下自己写作的深层能力,比如,对于一些严肃的故事也需要玩一点文字的游戏,要有一定的想象力等。
作者在书中指出:诗人唐纳德·霍尔在《写作利器》中写道:
“他必须做到能够在脑海中将自己抽离,后退一步,来审视流畅的句子,但是他要从单独的词开始”。
作家需要具备的第一品质是想象力,第二品质是技巧,“没有技巧的想象力是充满活力的混乱,而缺乏想象力的技巧,则是死寂般的有序”。
第2部分中,总共包括23小节,通过很多方面对写作中的特殊效果进行详尽的阐述。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形式为案例来体现讲解。
针对比较有名的写作的素材或小说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对于那些有一定能力的写手来说,这一部分对写作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有很大裨益,是非常不错的经验了。
比如有一个小节“拿到那只狗的名字”就挺有意思。
为什么呢?作者指出:
在故事中使用细节,提醒写作者们睁开眼睛抓住关键点,他用其中的一个故事为例,讲的是记者克里斯托夫·斯凯伦在一位连环杀手被处决之前采访那个杀手。
杀手使一些家庭陷入悲伤,对遭受事故的家庭的描写。
他其中有一句话就是说,这个家里的习惯就是最后一位到家的人负责关灯,但是这位叫“德布”的女孩一直没回来。
然后母亲肯特太太告诉家人,在德布回家之前家里会一直亮着那盏灯让她来关灯,但是她一直没回来……
文字的最后写了一句话,“门廊里的灯至今还亮着,昼夜不息,而在门内一块胶布封住了门外灯的开关,德布至今未归。”
这段话看似平淡无奇,读之却顿感平静压抑,有人生无常悲从中来之感。
因为无论家人如何等待,德布永远也回不来了。
紧接着,作者提出:你要深挖具体详细的细节,为读者提供感官的享受。
这让我想起早前看过的一篇专访,关于演员蒋雯丽的。
话说蒋雯丽参加北京电影学院入学考试的时候,有个面试题目是表演“唐山大地震接到亲人死亡消息的一个场景 ”。
参加面试的考生大多都哭天喊地表达自己的悲痛欲绝。
蒋雯丽却不同,她双目空洞、神情呆滞,不哭不闹,静静地地仰望天空,然后,缓缓地,流下眼泪……
哀莫大于心死,此时无声胜有声。
突然遭受失去至亲的打击,那种无助、悲哀被她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有赖于演员对细节的把握和日常观察所得到的的体会,这种细腻的表演,让蒋雯丽从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成就了她梦想的演艺之路。
深挖细节,提升读者的感官感受,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好,这样应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写出了“有温度的文字”吧。
当然,类似这种特别好的章节很多,比方说你要寻找新颖的表达,那如何寻找新颖的表达呢?
名字很重要
名字很重要,有趣的名字会吸引写作者——以及读者(写作工具15)。
小说中这个名字能透露什么呢?
如何起到一个好的名字,对于细心的作者和热切的读者来说,答案可以是趣味性啊,洞察力,魅力,气场,个性身份,经营成就感等等。
但是在某些文化中,“如果我知道你的名字并能将其说出来,我就拥有了你的灵魂”。
这句话就特别有意思,你读一遍它,是不是这句话马上就被记住了?
因为特别,所以深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写一些特别深刻的文字,输出的文字将会与众不同,这就是创新。
作者列举了哈利·波特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J·K·罗琳在给人物取名字上颇有天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分析一下。
作者希望大家阅读系列作品中的任意一本小说,要特别关注文中的各种人名。
其实同时我们应该举一反三,就是说,你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参考一些著名的作者写的一些经典,他在那里面的人物的起名啊,他们对那个细节的描述啊。
还有它是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的,然后他在细节上怎么描述的,他的那个悲伤的或者是高兴的心情是如何渲染的等等。
不仅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很重要,其实,作品比较特别的名字也很重要,因为一部小说的名字很吸引人就囤书的大有人在(比如我)。
比如,《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很美好、很浪漫有没有?《蓝,另一种蓝》好神秘的样子;《流浪地球》,地球还会流浪呢,一下子就想到了地球是个熊孩子;《天使的忧伤》该是个忧伤而美好的故事吧……
“敢于使用被动语态”( 写作工具4),用被动语态来展现行为的受害者。
他浅色的双眼被强烈的阳光衬托得暗淡无光,你就会觉得“双眼 ”“黯然无光”,就是重点就是被衬托得黯然无光的双眼。
比如这句话“这个男人伤害了那个女子”和“这位女子被男子伤害了,关于“伤害”,是不是后者给读者的感官更强烈?
女孩被伤害了,重点就是“女孩”“被伤害”的后果。而“男孩伤害了这个女孩”,重点就是这个男孩伤害的行为。
我们写伤情文章时,侧重点在被伤害了的女孩,是不是“被动语态”更有力?
05 平庸写作者VS资深写手
在“玩文字游戏,即便是在严肃的故事中”( 写作工具13)中,作者指出:
“你可以选择你崇拜的作家的作品,然后尤其注意他的签词造句,注意圈出作品中的任何一个体现语言趣味性的标志,尤其是那些讲述沉重话题的作品,他如何通过一些趣味性的语言进行表达的”。
要“选择平庸的写作者避免使用,但大众读者能够理解的词汇”,这一条的写作技巧就是,你要选择那些平庸的写作者避免使用(因为他不会使用嘛),但是大众的读者却能够理解的这些词汇。
实话说,这句话对初学写作者的伤害指数蛮大的,但不得不说,确实如此。
平庸的写作者,其写作基础薄弱,储备的词汇用量“小池”足矣,反反复复也就那几个词、几个语序,组织语言能力及最后组织出来的文章,必定不够精彩。
而有技巧的深度写作者,拥有“湖泊般大小的阅读词汇量”,对于语言的组织、段落结构搭配驾轻就熟地体现语言的趣味性、可读性,这确实是有别于平庸写作者的。
作者在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特别有意思,他说“优秀的作家会玩文字游戏,即便是谈论的话题是死亡”。但这一点,却是初学写作者难以驾驭的能力。
06 总结
这本书一共50个技巧,如果每一项你去研究的话就觉得受益匪浅。
本书包括的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写作基础,适合小白写手;
第二部分是侧重写作技巧的讲述,适合有一定写作经验的写手提升;
第三部分提供了一些写作模板,可以依据模板进行创造你的小说。
每一节的写作工具,作者都是采用书中通过指出一些理论,再结合这个理论利用具体的案例。
就是从某一个作者的某一篇文章里摘取一个段落,分析他如何进行阐述的,他写作的关键点在哪,他抓住读者的眼球的点在哪里,他的气氛和人物情绪是如何渲染的……等等来进行详尽的阐述,非常到位。
如果详细说的话就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虽然是50个技巧吧,但每一个技巧你想研究透的话,够你研究一阵子了,所以具体的话还是希望大家去看看书,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本书内容详尽,有理有据(有理论有案例),是一本可以放置案头的写作必备工具书。
去看吧!然后,你就可以动笔写好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