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一本哲学简史,展现了整个哲学史的全貌,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感兴趣;这本《世界哲学简史》与作者的《哲学导论》相互配合,“史”“论”结合,完整地呈现出美国大学哲学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中国大学生哲学入门的不错选择。
这 本书不同于通常以西方为中心的哲学史写法,从哲学 的全球性视角出发,尤其注重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哲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无论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受到激发、有所受益,同时获得乐趣。
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和重要思潮,某些不那么为人所知但同样有趣的人物也在本书中占有一席之地。本书通过生动的叙述、晓畅的行文,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哲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使读者受到激发、有所受益,同时获得乐趣。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只有100页,却是哲学启蒙领域的经典之作。而且它既不讲故事,也不做大量的理论总结,而是直接面对基本 的哲学问题。
这本书虽然很小,但是却需要你非常深入的进入书本,如果仅仅是浏览,很容易就会走神,因为书中不停地在提出问题,并且作者给出的答案也在不停反转,你需要集中精力,并且时不时停下来,想一想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反对,自己对于这个问题是什么看法。如果大家做到这一步,那本书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这本书探索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作者列举了很多种不同人对生活的看法,但是他没有给出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寻找。或许我们可以说,生活的意义,在于我们最在乎的那些东西:爱,荣耀,家庭,成功······。
这本书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
这本书探讨:一个人该怎样生活,才能幸福?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问过自己的问题,有的人找到了答案,有的人没有。这个问题其实的伦理学范畴的问题,伦理学似乎是哲学的分支,它探讨道德与生活,追问一种最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作者在这本书里发明了一种新的伦理学,“叙事伦理学”。试图告诉读者,叙事,是怎样达到伦理效果的,怎样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人。
一方面,我们的身体是有局限的,但是现代之后,自由似乎许诺了人生无限的可能性,开放了个人生活想象的无限维度。然而,毕竟人生就是偶然和无常的,所以这些想象很容易破碎的,因为人不知道该如何把握每一次选择,把握自己的欲望。
这本书的作者选用了六个标题,对应着六个哲学家:
对与世不合的慰藉——苏格拉底
对缺少钱财的慰藉——伊壁鸠鲁
对受挫折的慰藉——塞内加
对缺陷的慰藉——蒙田
对伤心的慰藉——叔本华
困难中的慰藉——尼采
作者认为哲学不必高深莫测,要与常人对话。他在这本书中所做的,正是试图用人人可以读懂的文字去接近哲学。
五本书让您了解哲学,更好地进行哲学入门!
作为一个非哲学专业的普通读者,为什么要了解哲学、关心哲学?因为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生活确实很忙碌,要去赚钱,日子要过,但如果一个人不曾问过自己“我是谁”,“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这些问题的话,为免人生有点可惜。
生命只有一次,要把“我”活出来,就必须不断地追问,不停地思考。当你不断反思生活的意义,反思自己的行为,就很自然的会对一些更根本的问题感兴趣。哲学正是在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