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往事6:我的N次搬家
在部队一件很苦逼的事, 就是经常搬家。部队家属院有很多年代不同、大小不同、级别不同的房子,有常委楼、团职楼,领导住的、条件非常好;有科长楼,是那种两层的,面积比我宿舍大不少;有筒子楼,一层两排单间,公共卫生间;还有我刚进机关时住的那种老房子,大的有一百来平,三室一厅,小的有五六十平。部队会根据不同级别的需求安排宿舍,我在滁州的部队14年时间,一共搬过5次家,平均2.8年搬一次。
第一次搬家,是从连队调到机关,实现了单身宿舍的梦想。那时候部队家属院60年代的老房子多,虽然旧一点,破一点,但是是套间,而且是我一个人住。从30来人的排房搬进单身宿舍,对部队干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一起当排长的战友都羡慕不已,一有空就到宿舍找我玩。他们后来也都把进机关当作自己努力的目标,就是渴望能够分一套属于自己的宿舍。那时还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攒家具。我们宿舍里的家具都是一代又一代部队人传下来的,今天这里凑一个桌子,明天那里捡个柜子,慢慢积累下来就会有很多旧家具。那时候要是知道谁要转业或者调走,我们就会到他家里去,看看有什么家具不要的就给讨了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就曾经从一个调走的战友那里讨了一个质量很好的床,把我的破床给换了。
第二次搬家,是几年后部队新建了两栋宿舍楼,我也分了一套,面积很小,只有40来平方,但两室一厅,干干净净,配了床、桌椅等基本的家具,不用再攒家具了,我之前攒了几样还算能拿得出手的家具,也都送给了别人,另外添置了热水器、洗衣机和厨房用品,有点像个小家了,虽然还是单身。我对宿舍也非常珍惜,经常用水冲洗地面,打扫卫生,收拾得干干净净。
第三次搬家,大约住了2年新楼,换了领导换了思路,因为级别不高,人多房少,我被调整到筒子楼里了。这是条件最差的一种宿舍,是两层老楼改建的,一楼是套间,二楼是20几个单间,单间只有二十余平大小,放上床和柜子,也剩不了多大空间,用水和上厕所都要到顶头的洗漱间和公共卫生间,很不方便。虽然很不情愿,但部队里服从是天职。我们政委经常说,他在军级单位都副团了,一家人还在宿舍门口的过道上烧饭。当领导都这样过来,我们年轻同志有什么好说的。不过筒子楼里故事多,都是单身汉,加班回来经常几个人烧点宵夜,再整几瓶啤酒,别室的一闻,也从床上爬起来唠两句喝两口;有的女朋友来了,我们都会注意一点,把卫生搞好一点,大家配合着别留给女朋友坏印象。这里虽然条件简陋,却是机关年轻干部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家彼此不设防,比住在新楼里的走得更近,相处关系更好,战友感情也更深,因为我们不光一起扛过枪、一起打过炮,还一起住过筒子楼。
第四次搬家,我结婚了,家属院几经调整,还剩下几栋60年代的老房子,部队花钱给修了修,配了简单的家具,我优先选了一套条件相对好点的,三室一厅,门口还有阳台式的长廊。这里不知道经历过多少任主人,之前听说是管营房的科长住的,再之前听说是一个领导住的,再再之前就不知道了。我认真地收拾收拾,打扫好卫生,添置一些物件,就成了我们的婚房。虽然简单了一点,门窗破旧一点,但是住着还算过得去,最难受的就是梅雨季节地面和墙面会很潮湿,所有家具都要发霉,厨房的下水道有时还会有黏虫出没。我们在这套房子里住了大约4年,灵夕也是在这里出生的,门口都是绿草和大树,与大自然接触比较近,她喜欢妈妈抱着在树下走来走去,前后也会有小朋友喜欢在门口一起玩耍,那是她对部队最初的记忆。
第五次搬家,我当了科长,搬回了第二次搬家的那栋宿舍楼,面积小一点,但是干干净净,我们在里面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她们娘俩每天都会在楼下的花园里玩,等我下班回家,灵夕的小眼睛总是会不时地望向我回家的路……
在部队多年,早已经习惯了搬家,就像是职务上的调整,每隔几年就要换个岗位。虽然这样搬来搬去,但却始终没有离开部队这个大家。部队是我们个人成长的庇护,也是我们家庭的庇护,我在这里好好地服役,女儿在这里开心地成长,一家人在这里认真地生活,过程可能辛苦一点,但是被部队这个大家庭庇护着,每个人都有存在感、被关注感和幸福感,所以对部队都充满了感情。
我调到无锡的人武部工作以后,到二女儿出生,到她们三人选择回滁州生活,我们又搬了4次家,几经周折,最后一次,是搬进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家,这一次,终于不用再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