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准备跑路了,一个月的漫长交接,刚好得空也总结一下自己这一年半的过往,从设计师过渡到产品经理,角色的转变,技能树的偏移,心态的成长和变化,都可以拿来好好整理一出,刚好,不久前和一个资深老PM,现在已成融资到B轮的CEO,聊到了作为Pm必需的技能-同理心的话题,得空就拿来好好说一说。
同理心算天赋还是技能?
这是我曾经从PMCAFF上看到俞军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我自己理解而言,同理心本就是一个需要经过后期漫长培养才能形成的社交能力。
原来在知乎看到一个故事来形容同理心:一个人掉入地洞,同理心是会爬下来,拍着那人的肩膀说:“我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不用怕,我会陪着你”。正是这种站在对方的处境来理解对方心情甚至行为的思考方式,需要在后天的刻意培养下才能逐渐形成。
我把同理心描述为“以设身处地的心境,在自己脑海中映射出对方的感受,从而理解对方在当时环境下所产生的行为”,意为我虽然不是你,但是我根据你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选择,在心理上和你做到了感同身受。
映射在身边的一些小事上,有时候跟同事上下游协作上,自己把文件分文件夹命名整理,让其他接收到此文档的同事能清晰了然操作,就是一种换位思考的体现。同事也可以扩充到其他待人接物上面,具备同理心的人的行为,总容易给人一种情商高的感受“为什么我想的什么他都知道”,即是如此。
作为产品人员,具备同理心的优势在哪?
记得之前在使用小米商城的时候,在购物车页面,会有一个小额商品凑单的功能,用户可以快捷添加一些数据线,手机膜、手机壳等小商品。究其渊源,是因为用户购买手机这类电子产品的时候,往往也会考虑到其周边产品的添置,手机膜、壳则更像是手机标配,用户在第一时间看到此类产品的推荐,首先也会考虑“我是不是需要这种东西”,在商品上冠以“原厂”“正版”等字样,则更能刺激使用官网而非第三方平台来采购商品的用户心态,这些商品的价格并非具备优势,但又恰好跟主商品形成强烈的价格反差,基于锚定理论,用户对于此类商品价格也并不敏感,通过这一设计,在早期正是给小米带来巨大流水。
产品人员具备同理心的优势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即使没有任何竞品能给出参考,也能以使用者的角度,设计符合使用习惯的流程,而即便不在产品里,日常的上下游协作上,作为PM,编写程序员能看懂且习惯看的PRD,交付QA的测试细节等等,文件的命名、打包、发送途径,无一不要考虑对方接收和使用的方便。
作为pm,怎么来培养同理心?
首先,从好的产品入手。不好的产品用起来蹩脚吃力,自然看的清哪些地方功能鸡肋,流程繁琐,操作不适,相反好的产品是“润物细无声”的,想想之前用的好的一些产品,很多功能都经常用,但是不是不记得具体到产品细节上它是如何过渡和处理的?所以培养同理心的第一步就是再次以一个新人视角,重新使用那些好的产品,观察自己心里要做的每一步和产品引导的方向是如何重叠的,总结页面每一步产生变化的原因和元素排列特征。
其次,从观察用户入手,像之前提到的上下游协作的问题,清晰下游同事(目标用户)的处理方式,才能知道该以什么格式通过什么方式交接任务给对方才是最好。清楚了解每一端使用方的使用方式和特点,才能知道什是采用列表设计还是卡片设计,选择标签式导航还是任务式导航,我所理解的作为pm,培养同理心的方式,便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