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子孙可能很笨,但圣贤书不可以不读。我们中国古代一直以儒家治国,所以国人要读儒家圣贤书。读书可以明理,可以打开智慧,可以增广见闻。圣贤书从哪里读起?分别是《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这三部是从小就要读的。《弟子规》讲的是修身,教人如何做人;《朱子治家格言》是教人齐家,先修身后才能齐家;《孝经》是教人治国平天下。《孝经》里面讲,「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现代新中国,国家政策已经是九年免费教育了,可见全民读书是立国之本。
北宋宰相吕蒙正出身寒微,幼年"栖身破窑"却坚持读书不辍,最终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跨越。这印证了古人"寒门出贵子"的可能性,更揭示了教育是社会流动阶梯的永恒价值。在福建永定土楼的横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是客家人文化传承的载体,即便子孙没有过人天赋,只要接受系统教育,掌握生存技能与处世智慧,就能在复杂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
近代清朝大官曾国藩先生,一个汉人,在满清统治下做到四省总督,而且家族能够长久不衰落,这是了不起的大智慧。所以,新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过去说他最钦佩的,近代唯有曾国藩。
曾国藩小时候,并不是很有智慧,资质很一般。相传有一天他在家里读书,要背一篇文章,一遍一遍地去读,怎么也背不下来。但是他很用功地读,不会背他就不罢休。他一直读到很晚,在他家里的房梁上有一个贼,想等到这个小子背完书睡觉了,他便下来偷东西。结果他在梁上听着曾国藩一遍又一遍的读,总是背不出来,听到不耐烦了,就从房梁上跳下来说,「你这样也背不下来,我背给你听。」然后就很流利的背给曾国藩听,背完之后就走了。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并不是很高,那个贼都比他高,贼在房梁上听到都能背下来了,曾国藩都背不下来。就这样的一个笨小孩后来却成了清朝大官。而且曾国藩能够成为伟人毛泽东敬服的人,就是因为他好学。所以人的天赋高和低还是其次,只要坚持读书,愚钝者亦能在日积月累中开启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