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前端时间看过的一本书,主要是关于习惯养成的,但是这本书有个新奇的观点,被作者称之为“微习惯”
大概的意思就是,习惯的养成应该从最小的目标和行动开始,才更加的容易实现。慢慢的积累,用时间来强化,而非通过定时定量的高目标。
阐释开来讲就是,我们人的身体是有本能的舒适区的,身体会在一个范围保持一种适应的状态,并强迫我们的意识不要去突破它,一旦我们的一些行为和计划打破了身体已经习惯的舒适状态,身体就会本能的产生抵抗因子,直到让我们放弃这些打破常规的行为,重新回到这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定了一个目标,比如说早起跑步,尤其是给自己定了很严格的时间和里程的规划后,往往大部分人都坚持不下去。其实,我们不必沮丧,这不是我们没有毅力,这事实是身体本能的产生了抵抗因子,这是我们的意识无法控制的。因为我们突然改变的行为模式,让我们的身体感觉到了不舒服,它要强迫我们回到原来的舒适区,所以很多人都会被身体胁迫着半途而废。
难道习惯真的很难养成吗?当然,我们不排除那些意志力坚强的牛人们,他们可以通过意志来支配身体从而达到养成某个习惯的目的。可是,不抬杠,对于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用牛人的方法还真是难。照这么说我们是不是就该彻底放弃呢?如果不放弃,那到底该如何养成一个习惯呢?究竟有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呢?这本书的作者就给了我们答案。
他强调,习惯的养成不是要定一个多么宏伟的目标,更不要去试图突破我们的身体舒适区去行动。反而,我们应该定一个最低的行动目标,低到我们的身体甚至都懒得去在意这个行为。
比如做俯卧撑,如果你上来规定自己每天要做一百个。完了,刚做二十个你就会手臂发软,气喘吁吁,即使勉强做完了,第二天你的肌肉会发酸疼痛,做一百个就很艰难,第三天你就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可能放弃了。身体用各种的对抗因素让我们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它会窃喜,还是回来原来的状态吧,省省力气吧。但我们的意识不会饶过我们,然后,各种沮丧、后悔、无奈、自责等情绪就会扑面而来,甚至我们都会产生自我否定了。
然而,如果换一个思路,别那么急功近利,就规定自己每天做一个就好,一个啊,太容易了吧,简直是没有底线的底线。
对,就是一个,无论什么情况一个总是可以做的对吧?即使今天很忙,晚上躺到床上突然想起来了,翻身做一个。好啦!今天的目标完成。不会有自责,不会有沮丧,因为今天我做一个了,目标达成!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根本不会对这个行为产生任何抵触。这就跟你从马桶上站起来一样的容易。然后我们只要保证每天都可以去做一个俯卧撑就好,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觉得做一个挺容易的,多做几个吧,也无所谓。当然,这加出来的量是我们额外的兴趣,我们的基本目标没有变。即使你想做十个发现只能做五个,那也无所谓,反正我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我们没有强迫性的目标感。微量的增加,也是在我们身体悄悄的适应下完成的。只要每天一个俯卧撑这个动作不间断就很好。
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咦?其实我每天做五个也很轻松,那就试试。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十个也无所谓了,可以轻松搞定。因为你知道,你的底线已经完成了,额外的都是奖励。没有负担,心情舒爽。好啦,完美!我们的身体已经慢慢接受我们每天这个重复的动作了,适当的加些码,也不会感到痛苦。
这就类似于温水煮青蛙,当我们慢慢的增加锻炼的数量,直到有一天你会突然的发现,更多的数量你也可以接受了,因为身体已经被驯化到了一个量级,它已经无从抵抗了。
这就是微习惯的养成,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想要养成某个技能或者习惯,千万不要上来就定很高的目标和行动数量。先让自己去从微小的行动开始,这个小的行动目标不要让你有任何的不适感,说白了就是,只要去做就行。
从1开始,然后慢慢的变成2,再到3,最后达到100,一定会比你直接把100定成行动目标更容易把行为固化下来,进而形成习惯。
因此,我认为微习惯不是要让我们养成习惯本身,而是要养成如何去持续行动。当行动本身变成一种习惯之后,那夹杂在行动中的行为就会被客观的固化下来。比如,我自己在实践的事情,每天要写一些东西,以前是在本子上写,现在转战到简书上面,我没给自己定任何的字数目标和主题目标,我只是要每天写一些东西。有思路就多写,没思路就少写,哪怕写一个字,也算是今天的任务完成。
慢慢的我会发现,自己可以写的东西会多起来。并且,每天记录一些事情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个习惯我想会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也希自己将来会受益于这个习惯。
如果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希望你也可以尝试一下,通过这个方法,让自己把曾经想培养而没养成的习惯重新找回来,相信你的未来会更好,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