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个含义很广的词。我想一个真正善良的人,应该要有同理心。是同理心,而不仅是同情心。同理心要比同情心层次更高。同情,稍有点高高在上的意味,对别人的不幸施予同情。而同理心,是能设身处地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关心和认同别人的感受。
一个人完全有可能很有同情心,却没有同理心,我的孩子曾经就是这样的。应该说他天性细腻敏感,给他吃鸡腿的时候,他会很忧郁地说,鸡没有了腿,疼不疼啊。这是有同情心吧,但与此同时,他可能只管他的需求,完全不考虑别人。简单举个例子,他要我给他讲故事,我需要先上个厕所,他都不肯,他会坚持,你先给我讲完再上嘛。跟他解释什么妈妈憋不住了会尿裤子之类的,他完全不理会,只坚持,我要现在听故事,立刻,马上。当然在这个状态的时候,他才三岁。当时我想一个三岁小孩,好不容易才刚刚建立了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清晰地表达自我的诉求已经不错了,要他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个要求也许太高了。
让我决心要对此进行干预和引导的契机,是一件小事。那天早上我忙忙碌碌地伺候他起床,准备好了营养早餐,又服侍他吃上了,才赶紧填一下自己的肚子,还要不时地催他快吃,因为还要送他上托班。桌上有昨晚他吃剩一半的橙子,我就顺手塞嘴里了。结果他发现了,嘻皮笑脸地说,妈妈你怎么偷吃我的橙子啊。偷吃?他的?当时我还怀着老二,孕妇情绪本来就容易波动,我就被这句童言戏语真正伤到心了。我心想你妈我挺着大肚子,还无微不至地照顾你,成天累死累活,不指望你能关心我,居然自私到你不要吃了的东西都不给妈吃?这还得了,长大还不成个白眼狼?不行这得管!
我从那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要心里能考虑到别人,要理解别人的感受。回顾总结下来,除了不厌其烦地语言灌输你要考虑别人,你不能只顾自己,我做了另外两件事,也许起到些作用。一是帮他认识他的感受,认可他的感受。比如他有激烈情绪的时候,我会平静地说,你感到很生气,或是,你一定非常难过。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也是理解别人情绪的基础。我也是想以身作则地向他表明,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
我还做了一件事就是不过于以他为先牺牲自己,也不在他面前忍着端着,尽量地向他表达我的感受。比如每天我和他一起洗澡,冬天洗好了怕他冷,本来我都是先给他擦身穿衣服。但是后来我会说,冷吗?妈妈也觉得好冷啊,并且给他穿上点衣服后,我自己也披一件,再给他穿完。再比如他喜欢故意打闹,他打疼了我,我就打回去,手重了疼到他会哭着说,妈妈你打得我好疼啊。我说,你也是这么打我的,这样你就知道我多疼了吧,而且你打我我很生气(我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不过真的解气啊)。
逐渐地孩子有了一些变化。有一天洗完澡我穿衣服时他突然说,妈妈,我知道你也很冷的。但这可能只是学舌,是语言灌输的结果,我觉得他并不走心。
后来又有一次,我俩吵架了(就是我管他他不听他闹情绪了我也怒了),我一言不发走开不理他了。过了一会他来主动找我,说妈妈你现在开心了吗。我说,没有。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那现在呢--他边说边做了个夸张的笑脸逗我。我当然绷不住笑了。也许一个小暖男要练成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引导产生的效果,还是他自己心智发展自然而然的结果。毕竟孩子不是计算机,会准确按照输入的指令执行。养孩子还是更像种一株植物,用爱浇灌,其余更多的是观察,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