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红楼时,印象最深的是宝黛钗,后来陆续又读了几次,慢慢了解了故事里更多的人物,除了十二钗,还有各个丫鬟(如袭人、晴雯、紫娟)、男眷(如贾琏、贾珍、贾环甚至贾芸),甚至非贾府之人(如柳湘莲、尤三姐)都有印象,却唯独对一个人感觉毫无印象,好似他是故事中的透明人,他就是贾母的重孙,李纨的儿子——贾兰。
故事中贾兰出场的次数十分有限,只在一些比较重大的场合下,才会在文中偶然出现他的身影,他出现的频次甚至还没有他的母亲李纨多。而仅有的几次出场,也让人感觉他好似与这个大家族无多少深厚感情。
按理说作为贾家第四代的嫡长孙,贾兰可以说是贾府真正的独苗,他应该享受比自己的叔叔更多的恩宠与疼爱。然而这个可怜的孩子,只因为自己的父亲早逝,只有母亲与自己相依为命。他虽有贾府嫡曾孙的身份,却依然无法和二叔宝玉那样,被人疼爱与关心。故事里的贾兰总有种被人忽视掉的感觉,既没有曾祖母贾母的更多关心,也没有祖母王夫人的诸多问候。元宵节这样大家齐聚的日子里,一开始都没有人叫他一起参加灯谜活动。这一幕出现,不免让人对这个孩子心疼不已,那句“老爷没有见他,他不肯来”,也将他的敏感与倔强显露无遗。
或许就是因为自己一直处于这样被边缘化的状态,也使得贾兰更懂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更清楚只有通过读书的方式,才能靠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求得功名和理想的生活。这是他与宝玉最大的不同。
作为生活在万千宠爱中的宝玉,他的生活是富足的,前途是光明的,读书只是源于自己的喜欢,不需要带有任何目的,因此在读书这件事儿上,宝玉的态度也是随性的,甚至没有十足的读书动力。但贾兰不同,虽身份显贵,但却无人问津,他明白只有靠读书才能让自己出人头地,于是他的读书有了更强的目的性,也就有了更大的动力。于是,在他出场次数不多的情节中,我们看到他的用功,也看到他与年龄不符的性格。
虽然在李纨的判词中,隐晦指出贾兰的结局,但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而言,李纨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她的言传身教和不断要求,贾兰才可以坚守自己这份敏感与自尊的骄傲,成为贾府有学问、有教养、有出息的贵公子,而不是像贾环那样不受重视又不思进取、不求上进。
现实生活中,很多如贾兰这样的孩子,他们或因家庭原因早早成熟,或受父母影响性情敏感,或遭诸多经历更懂事理。敏感与自尊在他们小小的身体里,有着深深的烙印。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引导,他们就会为自己寻找一个努力的理由,并将此作为自己不断努力的动力。
兰虽不似其他花朵芬芳争艳,却有兰独有的清新淡雅,即便在百花盛开时,它也有自己的风采与倔强,对于这样的兰,我们是喜爱的;对于像贾兰这样的孩子,我们也相信即便他经历诸多风霜,也依然可以坚定自己心性,在百花中傲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