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行者无疆》的时候,越来越喜欢余氏脚踏实地放眼历史展望未来,旁若无人却又洞察天地,公正客观却又悲天悯人的叙述式批判或者说是评点式叙述了。不论是批判还是叙述,文化的使命感都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一本书记录的是作者在欧洲的所见所闻所感。正如作者开头所说的那样,很多中国人去欧洲旅游据说都要带这本书。我想,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要去欧洲,肯定也会带上这本书,因为我要去的地方大致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况且这本书是最好的导游,导游解说哪有这么深刻详细啊。
这本书根据作者的行程,分为四卷,316页,分别是南欧、中欧、西欧、北欧。欧洲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所以作者去的地方很多,写作环境优裕了,可以用来思考的时间也多了,因而文章里的佳句也越发多起来了,也不知道作者哪来的妙手。特别喜欢的是那种思考后极富情怀的结句,让人由衷地佩服其感悟的思想深度与历史厚度。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深的地方很多,几乎每一篇都是,看完之后,让我说出其中某一篇,却又一篇也说不上来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一下子看到许多世界奇珍,你让我说说最喜欢哪一个,那可真的没办法告诉你答案。只能告诉你的是,感叹于作者的博闻强识,每到一地,似乎那儿是他早就熟悉的地方,有什么文明古迹,有哪些文化大师文学巨匠,全在胸中罗列,似乎活字典一般,到了一地就会自然冒出一些相配的名词儿。这得有多深厚的文化底蕴!穷我一辈子,似乎也无法到达,无奈之余,暗自庆幸:幸好有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欧洲的文明特别是近现代文明远超中国,值得中国警醒和学习。欧洲近现代的文明影响了整个世界,说世界都在仰视欧洲也并不为过,因此,中国不能总是把头蒙在历史堆里寻找那些传统玩意儿,一味依靠祖先的荣誉算不得好子孙,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开拓进取,最起码也得紧追猛赶。二是欧洲人们的生活观念“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闲”也值得推广,这其实是有关人生意义的讨论了。生在太平盛世,我更欣赏罗马人的休闲观:一遇休假,倾巢出动,对于工作上的事不闻不问,完全放松。这个观念在现在的中国只怕太难实现了,一是穷怕了,二是没有安全感,三是传统使然。特别欣赏这段话:社会安全靠共同福利来实现;共同福利靠经济发展来实现;经济发展靠市场竞争来实现;市场竞争靠正常秩序来实现;正常秩序靠社会责任来实现;社会责任靠公民义务来实现。这是政治还是经济亦或文化?这更像是逻辑顺序下的文化治国方略。由此可见,文化的力量非同小可,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想说的太多,不能达其意于万一。就像一个孩子,突然面对一座宏伟壮丽金碧辉煌的大楼,除了瞠目结舌,接下来就是细细打量慢慢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