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之痛
——吼叫式管理的普遍危害
公司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如同市场经济与公共服务体系的两条并行轨道,虽同为管理实践,却在目标、手段与价值取向上存在深刻差异。其中,公司以“效益”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成本控制、流程再造、绩效薪酬)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有其边界与特殊要求。
企业效益管理中的精细化流程、成本控制意识、效率提升手段(如信息化建设、标准化服务流程)值得事业单位借鉴。如医院引入预约系统优化患者流程,政府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提升办事效率,均体现了效益管理的合理应用。但“效益最大化”不能作为事业单位的终极目标。事业单位的核心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效益”是社会效益与公共价值——公平可及的服务、长远的社会福祉、公共安全与秩序、政策执行的公正性以及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长远性、经济性,这些目标无法简单量化,更不能以短期经济指标衡量。过度强调经济“效益”可能导致公共服务异化,如医院过度追求“创收”忽视公益性,学校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法律执行重罚轻管,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长期性和趋利性,如“新官不理旧账”等接续工作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根本逻辑在于弥补市场失灵,提供普惠性、基础性、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其服务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意味着: 评价标准包含公平、公正、可及性、回应性、满意度、长期社会影响等多维度,远非单一经济指标可以涵盖。 真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一是清晰界定单位的法定职责、服务对象和核心价值,精准识别并有效满足社会公众(而非股东或特定客户)的合理需求与期待。将整体目标科学分解到各部门、岗位和个人,建立清晰的责任体系,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二是根据职能需要和任务量,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和岗位,明确职责边界,避免交叉重叠或空白地带。建立健全跨协作联动机制,解决“九龙治水”问题。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业务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完整。四是畅通内部员工和外部服务对象的意见反馈渠道(如满意度调查、投诉建议平台),强化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强化外部监督,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五是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讲政治、顾大局、敢担当、善作为,提升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杜绝“近乎歇斯底里的吼叫式管理”,坚决贯彻管理理念和决心,增强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参与,结合实际探索最适合的管理模式。
公平分配和保障基本权利往往优于纯粹的“效率”。在电视剧和现实生活中,时常见到主要领导拍桌子、摔板凳,“近乎歇斯底里的吼叫式管理” ,践踏的员工尊严、摧毁员工心理安全感和对领导的信任,恐惧取代了主动性和归属感,团队精神荡然无存,高压恐惧下,员工倾向于机械执行指令、规避风险,任何新想法在萌芽前就被扼杀,丧失适应力和变革动力。员工隐瞒问题、报喜不报忧成为常态化,导致领导决策依据严重失实,组织运行隐藏巨大风险。内部高压氛围难以长期保密,在信息时代、恶劣的管理文化会迅速外溢,严重损害部门的外部声誉和公信力。
公司管理中的科学工具(如效率提升方法)可为行政事业单位所用,但其“金钱至上”的核心逻辑必须让位于“人民至上”的服务宗旨。衡量单位的“效益”,是社会公平、民生保障与长远福祉的“大账”,如政策规划的长期指导效应、项目实施的社会效应和历史贡献,而非短期的经济“小账”,如评优树模以及短期经济指标竞争评比。
会议室里领导的怒吼、同事们低头沉默的画面历历在目,心脏狂跳、手心出汗的感觉消耗着工作的热情,更一点点侵蚀着做人的尊严和自信,“吼叫式管理”是管理无能与领导力破产的标志,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组织健康的严重毒害。随着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成功,都要依赖建立基于尊重、信任、有效沟通和赋能授权的科学管理体系,从业者完全有权利拒绝不尊重人的管理方式,工作成绩不是领导者干出来的,而是凝聚一批会干事的人不懈努力的结果,职工要在有效工作中找到既能保护自己又不失专业的应对策略拒绝被吼叫,不是顶撞,而是重新定义你应得尊重的边界。单位领导者应成为愿景的描绘者、团队的赋能者、问题的解决者,而非恐惧的制造者、信心的暴击者、尊严的践踏者。喧嚣,是虚弱者试图证明存在的回响;而沉静,才是力量与专业流淌的河床。用智慧用实力而非音量服人,超越了肤浅的表演,抵达了影响力与价值的核心。摒弃歇斯底里,拥抱理性与人文关怀,提升组织效能、实现长远目标。这不仅关乎管理技巧,更关乎对“人”的基本尊重与组织文明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