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春天》是一部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15岁离家,在异乡漂泊多年的导演以自己南方小城里的父母为主角,在四年光阴里,以一己之力记录了他们的美丽日常。在如诗的乐活慢生活图景中,影像缓缓雕刻出一个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温柔变迁,以及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面对流转的时间、人生的得失起落。
——摘自《猫眼电影》
(一)
很羡慕这样的晚年。
两位老人家的日子简直过得像诗一样。
登山挖野菜、缝衣做腊肠,你侬我侬,相互扶持。父亲最爱音乐,他会二胡、小提琴、手风琴……导演说他父亲会二十多种乐器;母亲纳了给小孩子穿的布鞋,说虽然你们还没有小孩,但是鞋子我已经做好啦。她说这话的时候,明明是笑着的,但分明又有一丝落寞。在片子里,有几处的镜头是父亲在右边的房子里剪辑听音,母亲在左边的房子里缝纫制衣。
父亲会在母亲头发又白了的时候为母亲染头发,会在太阳大的时候为母亲撑伞,相互闹着配合着看你笑我也笑;母亲是家务活的一把好手,很喜欢唱山歌,她和父亲一起唱呀一起跳呀,欢声笑语荡漾在每一个山头。
他们拿着一朵蒲公英,你吹一口我吹一口,小心翼翼地吹,又舍不得吹。
他们学着用微信发送语音,反复地听着自己的声音,笑得像小孩儿一样。
这样子温馨平淡的日子,像流淌的诗歌一般,淌进观影者的心窝。
(二)
两位老人家有三个孩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沈阳,一个在杭州。过年总是凑不齐人,总难团圆。送孩子离开的时候,母亲问要不要多带些腊肠,担心孩子的东西带得不够多;或又在在门前目送了,回屋去,没过一会儿又探出头来。父亲在台阶上慢慢地走着,走了很久很久;或是就在送孩子上车的那个地方,定定地立着。
离别大概是人生的常态。
父亲母亲的屋檐下有一处燕子巢,父亲看到燕子飞走,会难过好些天;看到燕子还巢,又向母亲高兴地说:“今天燕子又来了哦。你看嘛,哈哈!”
在第三个春天里,姐姐去世了。
最悲恸的时刻没有出现在片子里。在姐姐的葬礼上,父亲母亲的神色克制又凄然。但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又如何能不悲伤?
想念女儿的时候,他们会拿出姐姐唱歌的视频,听姐姐咿咿呀呀地一遍又一遍。过年的时候,母亲会专门留一个位置,告诉导演那个位置是他姐姐的。两位老人家还是喜欢登山,他们会登到女儿的坟墓前头,那里现在是一片菜园。
他们在姐姐的坟前唱啊唱——“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广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
生活多美好。
(三)
有一个画面里,母亲带着哭意,说要是我走了,只剩下你爸爸一个人他该怎么办?她为此去山上采药,因为听说这种药吃了对身体好。
我看到这里,很有些难过。
对于两位老人家来说,他们彼此是彼此的支柱,相互扶持,老来相伴。任意少了哪一个,日子都将会变得很寂寞很难过。孩子不在身边,他们也不是不寂寞,但是只要对方还在,日子就能继续下去。大半生的动荡漂泊,半辈子的缱绻陪伴,化成了这样平淡如水的岁月,多难得。
片子在2018年第12届FIRST青年影展上拿了最佳纪录长片,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平和的歌声,融在暖意盎然的日常角落,生命的真谛,诠释欢聚别离的终极孤独。纪录片固有的控诉性和边缘性,在明亮的心中消弭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