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平常在琐碎的事情中容易失控的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失控的孩子。
小林3岁时,他的父母,带他到城里给他买冬天的衣服。走走停停了一个小时,时间有点晚了,于是他们急急忙忙地从商店里出来吃饭。小林有点累,结果一不小心摔倒了,膝盖很痛,他开始大哭了起来。
他的妈妈急忙拉起他,几乎同时说道:“你又没有受伤,哭什么。你就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别浪费时间了,也不怕别人笑话。”这些话影响了杰克的感受。
这一经历对小林产生了负面作用,他的内心体验被妈妈从外在的表象所扭曲。 “我没有受伤”,这样他将渐渐失去知觉认知。
然而故事的开始,真正失控的其实并不是小林,而是小林的妈妈。小林的妈妈通过语言的方式,将自己的失控感,传递给了小林。小林被自己的妈妈控制了。
那么故事中,妈妈有被谁控制吗,有。控制妈妈的就是包含过去经历的妈妈自己。
这种隐性的控制还只是冰山一角。社会中的金钱,权威甚至舆论的力量也无不透露着这样的隐喻。我们的内心世界无时不刻的在经历这种狂风暴雨。现实生活中不知到多少人,曾被这样的潮水所淹没。
当人没有了精神边界的时候,就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一滴墨水一样--很容易就淹没在众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身。你自己却意识不到,你本来可以不是这个样子。
控制这件事不仅可以从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视角看,还可以延展到国家乃至更广阔的世界。
是的,不论你出生在哪里,某种意义上我们生来就处于各种控制之中,我们从未拥有自由。
我们能做的只有,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