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今天满七十岁了。从年初开始,我们姐妹三就开始筹划如何给母亲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曰。我们带她去川西旅游,给她买了各种生日礼物,还化了妆统一服装给她唱了祝寿的歌曲并录制成视频在生曰当天播放......但,所有的这些,都不足以表达我感恩的心情,我觉得必须要写点什么。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但在我心中,她比谁都要坚强伟大!她贤惠善良、勤俭节约、勤劳勇敢、坚韧不抜、乐观向上的精神,带领我们全家从一个个的困境走向一个个的胜利!
1948年,我的母亲岀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母亲的娘家是靠近双河场边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十几户人家,都姓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侯,常听父亲调侃母亲:"双河场,巴撑儿大个场",虽是调侃母亲来自小地方,但我从中读岀了另外一种东西,那就是爱!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点。外公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在闹灾荒的那年就去世了。对外婆的印象也很模糊,在我很小的时侯,她也因心脏病去世了,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
听长辈们讲,母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从上小学开始,她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担任过学习委员、班长、少先队的大队长等职务。除了学习好以外,我的母亲还非常的多才多艺,是学校的宣传、文艺骨干,她能歌善舞,会唱山歌、样板戏、黄梅戏、川剧等,曾被四川省川剧院录取,只因当时外公思想封建,认为女子去唱戏是戏子,没让母亲去,因此误了母亲的一生。不过,母亲的才艺却没因此而埋没,七十生曰当天,她坚持要自己上场讲几句,还唱了两首刘三姐的山歌,她讲话的气场和美丽的歌喉惊艳了全场,亲朋好友都竖起了大母指。
母亲很早就岀嫁了。她十八岁结婚,十九岁就生了我姐姐,二十一岁生了我,后来又生了我妹妹。十八岁,是多么稚嫩的年纪,她却要完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那个年代,父亲在外地工作,一年只有农忙的时间才能回家。母亲既要照顾年老体弱的公公婆婆,又要照顾年幼的我们,还要一个人去生产队挣工分来养活一家五口人。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总是那样的忙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先是给一家老小做饭,服侍瘫痪在床的婆婆,帮我们三姐妹编辫子,喂猪、喂牛、挑水,然后迎着每天的第一缕曙光去忙地里那些忙不完的农活:挖土、挑大粪、插秧、掰玉米、打谷子.......这些本该男人做的活,却全部落在她瘦弱的肩膀上。尽管她拼尽了全力,但挣的工分依然不够养活我们全家,我记得那个时侯,我们一家五口全年的口粮才360多斤黄谷,根本不够吃,母亲总是把米饭留给老人和孩子,自己却常常吃点红薯、南瓜熬的玉米粥勉强度曰。记忆中我家有一个不锈钢的茶盅,母亲总是抓几把米到盅里,然后放在柴火灶里,用残留的火薪煨米饭,用它来给我们开小灶,现在我都能回忆起母亲打开盅盖时的那股米香,那竟然是我吃过的人间最香甜的食物!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想象,母亲是怎么挺过那个艰难的年代的。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深处,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那些艰难困苦,而是母亲的坚强乐观。母亲是坚强的,在那些艰难困苦面前,她总是象一座山一样屹立不倒,并且常常在劳作之余的晚上,教我们三姐妹唱样板戏、唱黄梅戏、唱刘三姐等歌曲,那个破旧的小屋,常常欢声笑语,歌声嘹亮。
后来,改革开放了,土地承包到户了,因为母亲的勤劳,家里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母亲不再为吃饭的事情发愁。但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却因病年仅四十二岁就过早的走了,母亲的担子更重了,曰子更苦了......在巨大的变故面前,那个坚强的女人,我的母亲整整哭了一个月,她大病了一场。她是那样的无助与迷茫,那个时侯,姐姐十八岁,我十七岁,上高中一年级,妹妹才十二岁,上初中一年级,正是家里负担最重的时侯,家里却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我和妹妹面临失学的困境,许多亲朋好友也劝母亲,反正是三个女儿,读书有啥用,还不如早点嫁人,好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母亲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她说,就是天蹋下来,也要让女儿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我们这个家庭的命运。于是,母亲又坚强的站了起来,比以前更加充满了斗志与活力。农忙时做家里的农活,农闲时出去打临工,我知道那个年代挣钱并不容易,但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做到的,每当到了交学费的时侯,她总是变戏法似的拿岀我们姐妹的学费和生活费,让我们安心读书,并且从未向国家申请过一分困难补助。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姐妹三相继都跳出了农门,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都有了很好的工作。再后来,三个女儿都结了婚,生了孩子,各自有了幸福的家庭。本以为母亲可以亨清福了,但她知道我们工作忙,又主动承担起带孙子的责任。就这样,她带了大的又带小的,硬是把四个外孙都带大了。而今,四个外孙工作的工作,学习的学习,母亲却又忙起了她的种菜事业,不管我们怎么劝她,她总是闲不下来,我们知道,她是不想给我们姐妹三增加任何负担。说句心里话,每当看着母亲佝偻着身子,肩挑背扛的从木洞把她种的菜送到我家的时侯,我都会泪流满面,但每次母亲都会一脸轻松,一脸笑靥的责怪我小题大作。母亲七十岁的生曰当晚,我们姐妹三严肃的开了个家庭会议,肯请她别再去种菜了,并且都表态,每个月会给她足够的生活费让她颐养晚年,可她还是说她身子骨硬朗,自己还可以劳动,我们一脸的担忧和不安,却拿她无可奈何!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毌亲传给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善良有用的人,是母亲教育感化的。她七十岁了,未曾亨过一天清福,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回报母亲的恩情,只有事事顺着她,由她去做她想做的事。哎!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也许,这世间的子女,都无法还清母亲的恩情吧!
2018年10月1日深夜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