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达人秀,三句话,有一句不妥,就引来当众笑刺、反复叮嘱,背后众议,还有事后写啊写的一篇简书——
告别高大上的废话,迎接接地气的人话和很有青春气的狂言。
之所以说是废话,只因美而无人,大而无物,确而不实,“青春小鸟无影迹”。
漂亮的皮囊,少了可爱的灵魂。高大的形象,少了坚挺的脊梁。正确的指令,失去鲜明切实的指向。
这种现象,常见。
在语文作业、作文中,似乎更常见,但依然觉得很“怪”,很气愤,也很自责。我们怎么没教会学生说人话。
如,都知:机遇与挑战同在。却无人为机遇去主动挑战。问题一抛,几人应答?
如,达人秀,总不见自荐的毛遂,总是成为老师被点的将。且让老师干最不想干又不能不干的事:唯分是举。这是不是陷人于不义?师生相“恶”,教学相“逼”?
如,既是特别欣赏,却不能明记于心,脱口而出,直抒于前。
且看“情感充沛”与“朗朗上口”,是不是个美丽的错、正确的废话?
读,发现自己。写,创造自己。
发现了骨子里的傲气,比喻的艺术,悲欢的对比,虚实的魅力。写出了自己的情有所寄、思有所求和直面惨淡、悦纳缺憾的成长。
切记——魔鬼藏在细节里,天使闪亮困境中。
特别的爱,总是以特别的方式,献给特别的你。
心中没有读者的作者,只能称之做作者。
心中没有作者的读者,只能称之孤独者。
感情充沛,岂如戏弄权贵?
朗朗上口,可比“i”韵复叹情悲戚?
言之有物,人说人话——不登台打官腔,不上天传神曲,不入地闹鬼嗥。就真诚对话说人话。
只重只言片语的开头,勿视整体大局的风头。似乎是另一种还树不见森林的——独“剧”慧眼,或独具“灰”眼。
行文至此,一夜过后,成猛然觉醒:我终于懂得你默无声息的缘由了。出错的惨象,早已使己不忍目睹了。错后的流言,尤使你耳下忍闻了。沉默啊,沉默,沉默是不是金,暂且不论,至少不至于错误加身。
大人、家长、老师太关注错了。总是怕错,只看见错,揪住错,不放大,就不放过。不如此,就显不出我的伟大、光荣,当然,更重要,还有——正确:难得的,实实在在的,有声有色,有力有据的你怎么也驳不倒(当然,你从未想过要驳、敢驳、值得驳)的绝对正确。
我太有揪错能力了——不是纠错能力。
自见者不明。而知常者明,自知者明,兼听者明。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那特意放大错误呢?正是无视真理,欢迎退步。
爱揪错,老纠错,本身就是一大错。
真正成功的老师,不是你成功的发现了、纠正了多了错,而是让学生成功地借己所成,立己之功。
不是不犯错,而是不怕错。
一个人如果刻意逃避他所惧怕的东西,也许会发现自己只是抄了条近路去见它。
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人,无错不青春。何时才能真正的先把试错、犯错的权利,切实的不失时机地还给你呢?之后,再谈纠错,少错。
也许这样,才不致于大错特错。
去生活,
去犯错,
去跌倒,
去胜利,
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容易:容,则易。怕输:怕,则输。
刚才照毕业照,想起一句摄影师的话:我数到三,大家再睁眼。长时酝酿,绽放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