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3天的谈判课,突然有个强烈的感受:诚信不足的社会,伤害的不是直接交易的甲乙方,更易伤害的是专业人士和中介机构。
甲乙双方要谈判,要拿钱换商品或服务,不管过程如何艰辛,但是总是总会谈成(谈不成甲A谈甲B,不用乙C的服务用乙D的服务)。但是,这些谈判,可能会消耗甲乙双方的大量精力。甲方一年需要谈判的事项会比较少,所以不会专门养谈判人员,甲方谈判人员往往是有其它工作的。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欧美人一样,利用中介机构、律师、咨询机构来谈判呢?我本次学习得到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是诚信不足的社会,对于专业的中介机构缺少足够的信任。
一个谈判,越是复杂,就涉及越多的条款。甲乙双方自行谈判,所有的争议点都能拿出来谈,也都各自有权限决定是否可以妥协。但是委托中介机构来谈判,由于甲方对于中介机构的信任度有限,所以授权就有限,任何灵活的、小的诉求点,中介机构都要和甲方确认。这样的确认多了,就(在授权变更方面)和甲方自己去谈判区别不大了。
专业的中介机构,在谈判中具有的优势包括:
1)由于不涉及核心利益,因此不容易卷入情绪,谈判能够更理性更客观;
2)由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是谈判,因此积累的谈判经验会更多,而且会有甲方同行的参考案例;
3)中介机构可以是甲方的“棋子”,真是谈到最后要崩,甲方还可以让中介机构“背锅”,跟乙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参考朝鲜问题是六方会谈,越是复杂的事情,越要牵扯多方,仅仅美国和朝鲜两方是搞不定的。当然,这个例子也不恰当,因为朝鲜问题也牵扯了至少韩国的利益)。
出于对中介机构的不信任,国内的甲乙方更倾向于自己谈判。这对于甲乙方来说,很多时候在价格上形成了纠缠,并且缺少妥协机制,最后往往是合同谈成了,双方(至少一方)可能都不开心。
说到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学习心理咨询——很大原因是对心理咨询师的不信任。在甲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方)与乙方(心理咨询的服务)之间,由于甲方无法信任中介人士或机构(心理咨询师)的服务,那甲方就选择自己去找乙方吧。甲方付出的成本:更长的与乙方沟通时间(更多的学习时间)、更多的费用(学费)、更晚的达到自己的目标(更常见的情况是半途而废,甲方说我不改变了,不要乙方了)。
再多一点联想,甲方(患者和家属)想要对接乙方(医疗服务),对于中介人士(医生)和中介机构(医院)的服务有诸多的不信任,而甲方又没有能力和资质去获得乙方医疗服务,甲方的愤怒就会撒在医生和医院这样的中介上。「细思极恐」
在谈判课上,明显感受到的是,大多数谈判人员都非常焦虑,非常害怕在a点的让步,会造成本方无法弥补的损失,这是一种竞争型的思维——我让步了,我就输了。如果换一种合作型的思维——如果我要在a点让步,那么对方可以在哪个点让步——谈判人员的注意力可以更多的集中在谈判内容上,而不是压制或处理自己的情绪上。
能从谈判课程的感受联想到心理咨询,恐怕也是少数人会有的联想。当然,这样的联想丝毫不能改变任何现状。仅做一个思考练习吧。
总之,谈判不是你死我活或者总有一方受损的事情,好的谈判是双赢的结果。正常的甲乙方,都愿意和对方有更长久的合作,而不是2~3年就换一家供应商,毕竟重新谈判的成本会更高。在目前的社会阶段,在谈判和沟通的方面,我们的社会还要经历更长久的转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