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孩子写成长日记?| 重视教育的家长必看

王改芳_原创

答案是肯定的:要。

如果你现在是一位重视教育的家长,或者未来有孩子后,会很重视教育的家长,建议你一定要往下看。

1

以前我对写成长日记这种事,是嗤之以鼻的。

小时候就写过,自己写给自己,没什么意思,就觉得在记流水账。

有了女儿后,也经常想要不要写,因为工作忙的原因一直没写。

但昨天看了樊登读书里,对《孩子的品格》这本书的解读,我深受启发。

所以昨天下班回家,立马就拿了新本子开始写起来。

我的标题是“笑笑的成长日记第一本”,我知道这不会是最后一本。

为什么我的转变会这么大呢?

2

书中提出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的4种方法,其中有一条是不断积累孩子的成功经验。

作者的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失败是成功之母”是那些有大智慧的神人们能做到的,我们普通人一定是在成功中体会更多的成功。

想想自己的体会,简直不能再认同。

作者还讲了我们现在父母普遍会遇到一种现象,就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的叛逆,有的会有厌学、打游戏等不好的行为和习惯。

这个时候,父母做什么对孩子都是不管用的,孩子自己也无法激励自己,不能从丧的那种情绪里出来。

作者说往往过了10岁,很多问题解决的难度就会远远加大。

但是如果有成长日记这样的记录过程,孩子就会逐渐肯定自我努力的结果,自我效能感是累加的,不会因为遇到挫折,失败而否定自己。

相当于成长日记,是为孩子进行自我效能感储蓄。

3

为什么我会这么认可这个观点呢?

原因有两个。

其一,这位作者彭凯平的背景值得信赖。

他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员院长兼心理学系主任,也在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及教育联盟担任理事。

同时著有《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等教育书籍,他的教育理念深受人们的认可。

对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也是追随者。

其二,我之前做家教和老师的经验,告诉我,确实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手里的底牌太少。

太多家长除了哄、吼、吓唬孩子,或者直接表示无奈,束手无策。

物质东西的奖惩,终究不是孩子成长的终极目标。

负面情绪的施压,也只会让孩子走向反面。

只有精神的滋养,才能给孩子持久的养分。

对普通人来说,没有高深的大道理能说通孩子,也没有超级丰富的人生阅历引领孩子。

只有这种带有温度的文字,在岁月的细水长流中,才显得弥足珍贵。

-END-

码字不易,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或者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王改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飞驰成长大使,蜂享呗创始人,互联网7年经验,10年瑜伽练习者,国际瑜伽协会高级教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