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广汉的古蜀国城墙遗迹如今能看见的是三个土堆,在历史长河中,宛若三颗星星,唤醒了沉睡的古蜀文明。
三星堆因此得名。
暑假里的第一次行走,驱车去三星堆博物馆。清晨出发,一路上飘起了零星的小雨,应该不会遭受酷暑的炎热了,这样想心情又愉快了许多。跟导航来到三星堆遗址,首先看到的是一条河,博物馆完全被掩映在绿植中。我停好车步行通过河上宽阔的桥,到对岸的小镇上去吃早餐,然后再折回去博物馆。走在桥上,驻足,河风习习,那条名为“鸭子河”的河流,舒缓随意,看不见清晰的人工河岸,而是一大片湿地,河水在湿地间穿隙而过,水草丰茂,流水潺潺,几簇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偶有白鹭飞起。远处的河面上雾气氤氲,模模糊糊,和天与地融成一片。
几千年前的古蜀人在河边安居,受着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滋养,繁衍子孙,筑起城墙,诞生文明,一度繁荣富足,为今天发现的古蜀文明留下太多的谜题。
博物馆里的藏品大部分来自三星堆发掘的两个祭祀坑,坑里堆叠了几层文物,最底层是象牙,中间层是大型的青铜立人和面具,最上一层是青铜小件。经过考古学家和文物专家的考证修复,那些珍贵的文物得以面世,但至今未发现有文字的文物,更增添了无尽的神秘色彩。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最独特的要数青铜立人和面具了,因为其造型夸张怪异,面具以浓眉大眼,宽口阔耳的形象而具有了很高的个性和辨识度。想象天马行空,线条分明,眼耳口鼻身形都极具夸张艺术,眼睛拉长突出几乎占据了半个脸,更有夸张的眼珠突出成柱状,耳廓增大如扇面的一件文物,被后世称为“千里眼,顺风耳”。还有很难得一见的大型青铜面具,从器型和铸造艺术上,可以想象古蜀人的大气与雄阔,浪漫与自由。“千里眼”的造型可能是出自这样的传说:有蜀侯蚕丛,其纵目。蚕丛,即蚕丛氏,是蜀人的先王。——《华阳国志-蜀志》
古人敬天地自然,畏神灵万物。膜拜太阳,信奉神鸟,笃信巫术。举行浓重的祭祀,敬献礼器礼物,向天地沟通,向神灵祈祷。可以向天地沟通的巫,也许就是他们的王,也是他们的神。那些巫,也可能是部落的酋长,形象被人们用青铜头像铸造流传。
黄金权杖,到底代表了什么样的权力?到底能发出什么样的号令呢?在物质极度匮乏的远古时代,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才能铸造那么大的黄金权杖和那么多的金面具?是谁能够拥有它们?
出土的各种礼器有玉璋、玉璧、玉瑗、玉琮,神通天地。《周礼·春官》:“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也可见中原文明与古蜀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可相互印证,却又难寻相关联的记载和历史事件。
又见到了盉、豆、尊、罍,器具没有中原文明的那么丰富。豆也显得很特别,瘦高像烛台,这里的豆更像装小菜的器具了。居然没有看到鼎呢,是不是有了权杖,就用不上鼎了?
博物馆稍显冷清,来的大都是爸爸妈妈带了孩子来看,一边用手机放着语音解说,一边拽着孩子走慢点。博物馆,即使是孩子一点也不听,来玩一天也不错。在休息区,一个小女孩正舔着用青铜面具造型做成的糖画,那糖画有小女孩的手掌那么大,把造型做得惟妙惟肖,吃的正欢呢。妈妈走过来,说现在不能吃的,你要做到什么才能吃,大概是要想吃这个糖画还得有条件,小女孩乖乖地把舔了几口的糖画装回小袋子里了。我不禁一笑,小女孩只知道甜,不知道吃的都是文化啊!
三星堆文明好像一朵昙花,倏而就消失了,埋藏了,一藏就是几千年。
可是,如此灿烂的文明,为什么突然就断掉了呢?古蜀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不是吾辈能及的学问,寻迹历史,无非是更感时空的浩瀚与悠远。当再次走过鸭子河,来到小镇,人间烟火正浓,世间事事依然。午饭点一份青菜圆子,味道不错,这人间滋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