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高效读书的三个基本原则

我们似乎都有同样的经历,
比如,刚刚读过的书,转眼忘记内容。歪着头回忆,昨天那本书说什么来着~(⊙o⊙)…
再比如,好认真的看过的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过目即忘”的读书,也想会产生小自卑,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作者桦泽紫苑向我们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做事没有原则还能做些什么呢?

读书读书,用对了方法叫读书,用错了方法叫“我看过”。
三个基本原则就像宝藏的三把钥匙,缺一不可。
哪是那三把钥匙呢,让我来做个简单的介绍吧!

1.一周输出三次

我们常戏言说“高三是我们的学识巅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什么呢?为了作为普通人的第一个转折点,我们每天都在对考点考识反复记忆、反复验证。这就是不断“输入”“输出”的过程。
作者提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就是“将最初输入的知识在710天的时间内输出34次”
使用频率越高,记忆的越为深刻,最后就会变成“过目之后十年不忘的记忆”

2.高效利用碎片时间

我一好友,常说“絔,我想学习,但是我没时间怎么办?老板老是让我加班加班加班~”
我的回答,从最开始“下班回家半个小时也是看书呀”到后面的“你开心就好”
也许你觉得我不应该这样,但是一个总说“我想改变,但是...”的人我不知道对他如何改变,因为从内心的改变才是最顺其自然的
每个职场人都会在这样的“加班”,那样的“好累”,你也许也想好好学习,那就请你好好利用你的碎片时间吧!
我们的碎片时间一般有以下几种:
1、交通时间(可以看电子书,若觉得眼睛不舒服或其他因素,用听得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2、无聊时间(尽力压缩在手机及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也会有更多的阅读时间)
这样的碎片时间就像一个大金库,利用得当,也许人生会有不一样的变化。
ps:碎片时间的有效利用更多的是你有目的的利用,不是漫无目的吸收。

3.精读

什么是精读?精读是反复仔细地阅读。
做到读完之后“能够说明其中的内容”,并且“能够就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
当你看过一本书后,连自己的感想和意见都表达不出来的话,读书的意义也就没有了。既无法实现自我成长,也是对时间、金钱的浪费。你们说是这样的嘛?
现在大家不都在说“速读”吗?他们之间有关联吗?
“精读”是读书必须做到的。做到了我们在逐步的提高阅读速度,做到“速读”。

那些话
  • 对于不擅长读书的人来说,阅读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真的会让自己很痛苦。所以,我们应该先从自己感兴趣,爱读的领域读起,培养出读书的习惯后可以进行一定层度的“精读”时,就可以进行“克服短板”的阅读了~
  • 信息大爆炸时代,每天有很多“碎片信息”攻击我们,但是希望大家知道的是:“信息”是提供我们今天生存所需的能量,而“知识”是组成我们将来生存所需的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处于“信息过剩,知识不足”的状态下,改变这个病态,方法简单,多读书。
  • 有些人做不到“深读”,就算是仔细阅读也无法到达书中内容进行讨论的水平,就急于求成,上一些“速读培训班”,即使提升了阅读速读,读书浅尝辄止,也不会有太多意义。想要做到“深读”,就需要积累一定的读书量,并且要进行“输出”。通过“输入”与“输出”的反复循环,从而达到“深读”的水平,这时候你的读书速度也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