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短暂,艺术永恒。人的一生不过百十岁,而艺术却能够穿越时空,从公元前30000年的肖维岩洞壁画,到当代的摄影作品,无不承载着创作者的智慧的情感。每一件艺术藏品都是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可以使人增长见识、扩大视野,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因此,可以说艺术品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了人类生命的密度和广度。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类对艺术品的收藏情绪也日渐高涨,不但电视上的《鉴宝》栏目广受推崇,文化市场上的“文物”仿制品也颇能引起路人关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艺术品的收藏,特别是传自古代的有价值艺术品,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是,艺术是全人类的,我们虽然没有能力拥有,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形式,展开与世界文化的对话活动。
艺术虽然无界,但是艺术收藏却有高低之分。想要纵览古今,极目八荒,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并称当代世界四大博物馆,是参观的首选。其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展品超过200万件,拥有17个展览部门,248个展室,常年展出的作品超过一万件,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斯·P·坎贝尔为了更精彩的呈现馆藏精华,从数以百万计的艺术藏品中,选取了600件最具吸引力和最具达标性的馆藏艺术品,并为每件艺术品撰写了说明文字,形成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书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世界艺术精华,所选作品涵盖了六千年来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既有欧美大师的油画和雕塑,也有东方风情的水墨画,也有非洲、大洋洲土著的木雕,还有极富特色的武器盔甲、服装设计等。虽然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亲临现场参观体验,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本书的艺术性。可以说,《指南》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一件微缩了世界文化精粹的艺术品。
法国作家纪德曾指出:所谓千古不朽的艺术作品,特点就在不论时尚怎么改变,它总是有办法满足任何时尚中的任何人。《指南》中选取的雕塑、绘画、石刻、陶器等等,都忠实地记录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比如公元前3800年的北山羊图案彩陶罐、公元前945年的阿蒙神小雕像、大卫与歌利亚之战圆盘等,所采取的优美线条、生动刻画以及独特视角,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细细品味,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
俄国哲学家车尼雪夫斯基对于艺术的见解更为深刻,他认为:艺术的第一作用,一切艺术作品毫无例外的一个作用,就是再现自然和生活。诚然,在《指南》一书中,我们跨越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类的生存状况和艺术品位。比如中世纪欧洲的油画作品,生动、形象,以极强的冲击力描述了当时人类的服装打扮,并记载了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今人理解和研究历史提供了有力依据。特别是对宗教的描述作品,比如《耶稣受难与最后的审判》,以围观者现场目击的角度,记录了这一宗教事件。
艺术不仅仅是技艺,更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比如书中的西班牙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戈雅》。戈雅身穿漂亮的红色衣服,正在与他的喜鹊、雀鸟以及三只睁大眼睛的猫一起玩耍。在基督教艺术中,笼中鸟象征纯真。《指南》对本画作的解读是:戈雅可能打算用这幅肖像画来表现童真世界与邪恶力量只有一线之隔,或者打算借此评论纯真童年和青年时代转瞬即逝的本质。如此种种,都表现了艺术家倾注在作品之中的自身情感和思想寄托。
翻阅艺术作品的同时,就是与历史和文化对话的过程,细细品味,其乐无穷。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指出: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这种沟通能够跨越时间和地域限制,无碍的交流和感知,与文化、地域等差异无关。只要能够静下心来,用心理解和倾听,总会得到艺术家隔空传递而来的信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博物馆不仅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守护者,同时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使者、社会创新源泉的提供者。博物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扮演了知识殿堂的角色,在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的认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传播平台、教育平台的作用。可以说,博物馆是艺术与大众中间的重要环节,对舆论的引导,对引导公众的审美趣味、审美导向极其重要。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指南》做法,既宣传了博物馆,又展出了馆藏艺术品,在广而告之的同时,让读者领略了世界艺术之美。这种商业思维与文化艺术相交融的方式,对于文化交流和推动国民艺术鉴赏水平,大有裨益。
让我们翻开《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与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文明开展一次深层次精神对话。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