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写作营,5月1日。
飞速进程的社会,也炙烤着人的内心,考验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亲子关系。
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更是讲述了父母子女间渐行渐远的关系,所有的爱是为了聚合,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指向分离。
当时看了,一部分深深的认同:全球村的年代,人可以辐射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了,绝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了。孩子羽翼丰满,必然会展翅高飞的。这也是父母对孩子追逐自己理想的期望和理解。一部分深深的失落:孩子终将离我远去。
还有一部分不认可。更早之前,看到过一个美国著名传道士写的书。他在上大学时,最盼望的就是双休日。因为可以回家见到妈妈。和妈妈交谈,是世界上最愉悦的事。他的同学、朋友们,也非常向往来他家里,喜欢和她妈妈聊天。这位女士过世之后,几年之内,儿子对母亲思念之极,经常去墓地哀思。有一次天气很坏,心情抑郁,更加的思念母亲。在狂风暴雨中一个人来到了墓地。闪电化破天空之际,他听到了母亲的声音“亲爱的,你怎么会认为我呆在这个黑暗潮湿的地方呢?哦,不,我不会呆在这里。”他的心情突然开朗,坚信妈妈去了美丽的天国,从此再不来墓地。也坚定了他的信心,去做传道士。
我很感动:爱是可以跨越生死和时空的。
为什么我们在有生之年却要渐行渐远?成为不得不走动的亲戚,成为一个包袱?有的甚至形同陌路、反目成仇?
爱的链接中断了!
近200年的发展,超越了以前人类历史发展的总和。以前封闭的环境里,靠直接经验累积智慧,越老越有智慧,越受人珍重。现在信息轰炸的时代,迭代更新、陈出不穷。我们是出厂早的老配置、跟不上孩子这批新产品!
孩子必定是要超越我们,这是社会进程的原动力。代沟如天堑,必然在!我们该如何拥有与孩子不中断的链接呢?有什么东西是可以生生不息的传承呢?
唯有精神!物质传承终不过三代。百年的家族依然可以人才辈出。这中间差了个“家学”!
认识到这一点,让我心奋不已。从我开始做第一代吧,我似乎看到子孙的的茁壮繁茂。同时又一筹莫展,不知道我家的家学是什么东西。绝不是凭空想象,或者闭门造车。
我现在的认知是:家学,是我这一代想传达的核心的价值观。并自己行动起来活出这个样子,营造这样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