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呸呸呸.......超级难吃?什么东西吗?”
一个面容娇好,皮肤白嫩,年纪25岁左右的姑娘旁若无人的嘀咕着葬礼的流水席,一桌人错愕地盯着姑娘看,原以为姑娘会识趣的收敛一下。
结果呢?“看什么看,你们不觉得难吃吗?”
姑娘也不见外的对着一桌不认识的人喊,在坐的其他人也没人开口,默默地端着碗继续吃饭,毕竟这是丧葬好吃就多吃点,不好吃也就少吃点,也没人愿意去叨逼叨的指责别人的酒席办的不好,口味因人而异。
这时,姑娘见没人搭理她,又肆无忌惮的嚷:“什么人吗?几大百的礼钱就吃这些喂猪的东西”。
一桌人的错愕,明显开始厌烦姑娘的刁蛮脾气,刚有人准备接她话想压压她的气焰。
结果姑娘旁边一位阿姨发话了:“女儿凑合凑合吃,这个鱼的味道不错”,就已经往姑娘的碗里夹鱼,结果姑娘烦躁地将碗避开:“什么呀!难吃,我才不吃呢?”
“啪嗒”一声放下碗筷,站起转身生气的离开,姑娘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的起身说了一句:“各位慢吃,这丫头就是这脾气”,尴尬一笑,忙放下还没有吃完的饭也跟着女儿离开宴席,嘴里还喊着:“你喜欢吃什么?妈一会给你买,给你做…………”
看着两母女的离去,同桌一位年老的大叔说:“不懂礼数,过分娇纵有恃无恐”。
又有人说了:“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莫怪莫怪”。
“都这样,我家孩子可不是这样小公主!”一大婶站出来说话。
瞬间有人又接话说:“那孩子不小了吧!一看都成年呢?还是小孩子般供着,佩服!何况这是葬礼,别人家正悲伤,不爱吃,不喜欢吃,可以默而不语,悄然退席也是修养,这还不是她妈妈惯的”。
瞬间,那一桌的酒席在沸腾的众桌里更有话题可以聊了。
20多的姑娘应该在世人的眼里是一个分寸有度的姑娘,结婚早的已经是孩子他妈,娇气与暴躁可能已经被社会与孩子消磨的礼让有度。
不分场合的言语与刁蛮似乎在一个成熟懂事的姑娘身上是不应该出现的。
可是如今这个年代,如姑娘一般的孩子依旧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教育的模式出了问题。
在这样的葬礼摆宴的场合,可能酒席确实不符合口味,但懂事的人也许如大婶所说,低调的随便吃一点,悄然退席,而不是搞出一份娇气的公主模样让众人看她娇惯的大小姐脾气,而一旁的母亲并没有在一旁暗示孩子这样的行为不好,而是还要示好的哄哄继续娇纵。
谁知过分的偏爱,有恃无恐。
02
有时候,我特别羡慕这种被偏爱教育的家庭,也许我的家庭没有给我体验到这种感觉。
什么感觉呢?就是那种旁若无人的可以表露自己的脾气,然而还有人可以一味的迁就。
还有那种犯了错,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知,总觉得身后有人撑腰。
事实证明,我家的教育永远不会把我变成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任意妄为,因为没有人过分的宠溺。
记得有一次,我跟母亲去市场买菜回来遇到隔壁邻居阿姨与她的女儿在路上。
阿姨远远地说:“孙姐,你看把你姑娘累的!”
当时我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菜,而母亲的手里只有我提不下的一桶菜籽油。
母亲说:“累不坏,年纪轻轻就该好好锻炼,又不是好重”。
其实,说真的,我很累很重但是内心却没有一丝想给母亲说帮帮我,甚至觉得我还有空的手可以帮母亲把她手里的菜籽油也一起收拾呢?
“姑娘得富养,你这样把孩子锻炼成汉子嫁不掉了”阿姨有些轻视母亲的言语。
“不,不,男孩女孩都一样,谁说啥都不做的姑娘命最好,在这个社会都得自食其力才是最稳妥的事,提点东西累死不掉”母亲说。
阿姨很轻蔑的冷笑,我看看她身边挽着的姑娘跟我年纪相仿,细皮嫩肉娇贵的模样,一直不停地咳嗽。
我母亲说:“你家丫头咳嗽的厉害,买点药吃。”
“这不,我带她去买药,不然她不出门,昨天买的药递到她跟前都不吃,偏要吃念慈菴枇杷膏”阿姨看了一眼身边的女儿说。
女儿撅着嘴说:“吃了好啊!”
我有些受不了的看了一眼阿姨的女儿,心想这么大的人呢?看病还需要母亲陪着,不陪还不出门看病,自己又没到爬不起来去买药?还要母亲带着去买药,就算母亲买了别的药递到嘴边都不吃,哎!我可没有那么娇贵的命。
母亲问:“你家丫头多少岁了?”
“25岁”阿姨说。
“跟我姑娘一样年纪,我家姑娘我懒得理她,都那么大的人呢?自己病了自己照顾自己”我妈嫌弃地看了一眼我说。
我想我真不是我妈亲生的,因为我生病我妈只会说:“这么大的人都不会照顾自己,去看看,去买点药,要学会照顾自己免得老娘不在了怎么办”。
阿姨的女儿有些鄙视的瞅了我一眼,哎!我这落魄的命运。
“不行,我们家欢欢从小就身体不好,她从来就办不好事?也不会,我的看着,带她去熟络熟络”阿姨说。
母亲又多话的说:“你这样不行,孩子大了你也别事事操心,得放开她的手,让她自己走”。
那里知道母亲话刚落,姑娘瞬间不高兴了的说:“谁说我妈不放手了,那是我妈爱我好不啦!”
母亲愣了一下,我以为阿姨会点点她女儿不能跟长辈这么说话,谁知道阿姨说:“除了我爱你,谁还能包容你的小牛脾气”,然后慧心的望着女儿一笑。
我母亲也没说话,借故的带着我先行离开,我扭头看着那个细皮嫩肉的姑娘对母亲说:“你看看,别人家的闺女才是亲闺女,你看看我,绝对是捡来的”。
母亲微微一笑说:“等我离开你以后,你在来判断你是不是捡来的”。
那次,我并不明白母亲的言语,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可怜的孩子,特别是从18岁之后,我觉得母亲她不爱我了,这样的怨气有整整一年的时间让我认为我是捡来的。
在家里,每次吃完饭,洗碗的事被我全权承包,以前嘴巴一撅说:“等会再洗”,然后母亲就会看不过去,自己端着碗去洗,我就可以美滋滋的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18岁以后,我没有这样的优待,无论我何种借口,那碗还是那碗的摆放在那里,你不洗它还在,母亲似乎并不在意我马不马上去做。
之后,不用磨蹭,饭结束以后都迅速的将碗洗了。
以前病了,母亲会买好药跑到跟前连哄带骗的让我吃药,如今没有病倒的情况下,她都不会主动出击的为我买药,我曾怨恨她心狠,很长一段时间不理她,自己顶着感冒拖着身子去药铺买药,或者去医院排队挂号就诊,那种岁月让我生无可恋一般。
还有我最讨厌去菜市场买菜,还有对菜品价位不熟,对猪肉类分割肉块可烹饪什么也不懂,母亲每个周末逼着我独自一人去菜市购菜,看着泥泞的菜市场的路,我就会郁闷排斥,心里怨恨母亲,甚至跟母亲闹矛盾。
我也不喜欢做菜,讨厌油烟,总觉得那油渍会烫伤我的脸与手,然后我被活活的逼成了一个会烹饪煎炒煮的厨子。
之后,我发现我讨厌与不愿意做的事,都被母亲逼的慢慢接受,我的脾气与暴躁被母亲用各种我无法抗拒的方式给我破解。
那段日子我总觉得活在水生火热里,每次寻求母亲的帮忙,母亲都会特别严厉的说:“你都那么大的人,什么都要劳烦别人,我死了看你怎么办?”
我就会埋着头不在吭声的自己摸索,自己做,时间久了,仿佛我什么都学会了,不会在依赖人,可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陌生的城市,一个人烹饪,一个人活着,一个哭,一个人笑,一个人自救,一个人生活…………
有一段日子我就会躲在角落里啜泣,自怜自哀,我好可怜,没有人爱,没有人怜,没有人关注,我只是一个人,一个孤单无诉的人…………
开始自卑,开始羡慕别人家庭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而我就是一个不被母亲关注与重视的孩子,严重觉得自己缺乏安全感。
然后,我某一天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她的这种爱虽然残忍,但手放开却是对我最好的成长。
刚踏入社会,我的抗压能力与现实接受能力强于其他人,第一次出远门,我能自行做好攻略,背着行囊个人出门,不用担心会饿着自己。
但作为女孩子,能不结伴同行的姑娘甚少,就算独自出行,都要做好攻略,然后找好方向,学习一些突发情况的预防,如果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她)依旧需要依附他人才能自由生长。
现在许多90后被人们打上了标签,这个标签就像一根尖锐的刺深深地扎在我们的心上刺痛。
工作不停地换,不是工作不好,而是无法接受累与先行的付出,就渴望马上的回报。
自我照顾能力差,不会做饭,不会自我生存,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也就是我们说的寄生虫。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似乎就是我们的父母过分偏爱,导致孩子们的有恃无恐。
我还记得小时候老师讲过的一个小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去尝试接受与学习,导致孩子什么都不会,甚至还懒,有一次母亲因为要出远门办事,给儿子做了一个很大的蛋糕让儿子饿了吃,可以维持五六天,结果母亲回来儿子被饿死了。”
原因是儿子吃完了眼前的蛋糕,甚至都懒得用手转一面蛋糕,活活被饿死。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浮夸,但是事实就是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而不能自食其力,甚至不能动脑与动手,甘愿被活活饿死。
03
最近,我看了一期新闻访谈,年仅29岁的儿子每天在家打游戏不愿意出去上班,而逼迫年龄双双快60的父母出门找钱,后因为父母拿不出钱为儿子买房讨媳妇被赶出门住猪棚,儿子竟然在家一个星期因打游戏忘记吃饭而晕倒家里,母亲割舍不了对孩子的爱,每每透过窗户观察孩子的举动,才发现孩子晕倒。
当时,我看完心理有一种莫名的痛心与悲哀,满脸皱纹的父母还在抹眼泪的讲诉自己的遭遇,而儿子却把所有的错都推卸在年迈的父母身上,遭到观察员的愤怒。
而我母亲却淡淡地说了一句:“咎由自取,别溺爱过头了”。
其实,站在父母的角度爱孩子没错,但是爱需要一个度,需要一个权衡,需要教会孩子父母会老,会离开我们,独立才是生存在这个世界的王道,在社会没有谁能包容一个娇生惯养的公主与少爷,也没谁会无条件的爱一个人,对一个人好与纵容。
同样也要教会孩子的感恩,理解父母爱付出的珍贵。
做父母的别一直把孩子当作昨天那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进行积极地保护,认为干涉与参与就等于对孩子的帮助与爱,可是孩子的成长是惊人的,昨日的不会,到了今日就自然会了。
要支持孩子勇往直前,将自己会的范围不断地扩大,离开父母也能茁壮成长,甚至在成年之后可以担负自己家庭的责任。
而不是因为孩子的借口,或者懒惰进行帮扶,时间久了孩子形成一种习惯,在家里飞扬跋扈,刁蛮霸道,走进社会也带着一股痞性,与别人格格不入,只知道一味的索取,但是社会不是父母,不会博爱到包容一个人的纵容与顺从,甚至有时允许孩子做跨越道德底线的事,比如前几年备受社会媒体关注的李天一涉嫌轮奸案件。
在外面没用,你爸是李刚又怎样,天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旦父母对孩子采取溺爱,迁就教育方式,把孩子放到比父母还高的位置上,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就会变的依赖且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往往软弱,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任由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