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当如许渊冲

看了两期《朗读者》,了解了两个勤奋的人,一个是中英法三种语言翻译家许渊冲,九十六岁高龄,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要在一百岁前把莎士比亚作品全部翻译完;一个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八十六岁的人了,每天早晨四点起床写微博,拥有了36万的粉丝。

我刚过五十岁没几年,就觉得老了,工作之余写点东西,身边也有夸我勤奋的人,就多多少少有点满足感,有时候就自我安慰,差不多就行,别太累了。

像我这样年龄的,甚至比我还年轻的,没有了目标,没有了事业,没有了追求,没有了动力,不再勤奋的大有人在。他们说,已经就是这样了,还能怎样呢?什么都看开吧,吃好,喝好,玩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好,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年轻人中懒惰的也不少,有父母的大树庇荫着,花着父母的钞票,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地过日子。玩到半夜12点,睡到上午11点,看书就瞌睡,干活就说累,早早鼓起啤酒肚,不到四十就迟钝。

像许渊冲、郑洪升这样高龄的人,依然能精神矍铄、激情四溢,就是勤奋使然。他们勤于思考,忘我工作,他们的思维就会敏捷,肌体就会健康。这不是瞎说,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大脑不用不活,胳膊腿不动生锈,所有的“零件”是越用越好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许渊冲、郑洪升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他们从事着热爱的事业,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勤奋能使人成功的名言和例子太多太多了,我不想引用和引述。我要说的是,于许渊冲来说,怎么能一辈子勤奋呢?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套用到“勤奋”就是,一个人勤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勤奋。那么,许渊冲他们是怎样做到一辈子勤奋了呢?

一个是他们没把自己看老。我们都知道语言学家周有光,他说,我从八十一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在他八十五岁真正退居书斋后,自学电脑写作,九十三岁时出版《比较文学初探》一书,一百岁的时候《百岁新稿》问世。

再一个是有远大的目标。许渊冲为什么每天工作到很晚,就是为了实现把莎士比亚翻译完的目标。杨绛也是如此,百岁时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半睡觉。直到一百零二岁时完成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想起了身边发生的事,有一个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她的父母还健在,老母亲依然唤她:妮啊,来,给娘梳梳头。

所以,以后再也不敢说自己已经老了,再也不敢懒惰了,在许渊冲他们看来,咱还算个毛头小伙子呢!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赶紧勤奋起来吧,你们不过还是个娃娃呢,勤奋起来,还能成大事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意想不到,今晚我吃完饭挺早的,别的老师们还在吃我就刷完自己的碗就忙别的事去了,心想老师吃完饭还要再等会,忙别的事的...
    云少nn阅读 1,137评论 0 0
  • 三伏天的20:30分,天才刚刚从灰白转成深葡萄色,甚至还没来得及完全黑下去,我却频频看表,不专心的和同伴聊着天,左...
    字己阅读 1,664评论 0 0
  • 一、由于公司项目中需要实现全屏返回pop手势的功能,于是想着去github上找找看有没有现成的,搜了挺多的,发现都...
    改变自己_now阅读 8,024评论 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