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以阿巴贡在三喜临门之时仍念念不忘,眼里心里惦记着自己的宝贝钱夹子为结尾,而也是通篇无处不在体现着阿巴贡的吝啬和被金钱扭曲的人性。莫里哀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不断的用细节描写体现出阿巴贡已经成为了金钱的奴隶。阿巴贡提出要讲爱丽丝嫁给昂色尔迈,法赖尔作为他的心腹,又作为她女儿不为人知的情人,不断循序渐进的诱导说服他,可无论法赖尔说什么,阿巴贡都只有一句“不要任何陪嫁物”。面对福洛希娜的奉承,他喜笑颜开,可当她一提到借钱的事时,阿巴贡的脸色就阴沉,不断的表情变换和话题转移带有戏剧性的色彩,引人发笑也突出阿巴贡爱财如命。最让我觉得可笑的是,阿巴贡渴望把女儿嫁给昂色尔迈是因为其不要嫁妆,并赞同“不要任何嫁妆”就意味着他漂亮,年轻,地位,声誉聪明和正直的荒谬言论,却在自己要去玛丽亚是惦记着玛丽亚母亲要给她多少嫁妆并说“如今是不会有人想娶一个毫嫁妆的女子的”。当然他吝啬爱财的荒唐还远远不止这些,招待晚宴时对贵客的吝啬,在花园里埋装钱匣子并对匣子患得患失,放高利贷放到了自己儿子的头上,他是莫里哀塑造的一个扁平的集中化的形象,阿巴贡是吝啬鬼的典型的极端。
莫里哀的夸张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贪财如命的形象,阿巴贡又不同于其他欧洲作者笔下吝啬鬼,他既有对金钱的贪欲也有色欲和享受欲,而非只要金钱,但正是这样渴望享受美女豪车大房管家厨师,又吝啬于付出金钱,使阿巴贡这个名字成为了欧洲社会吝啬鬼的代名词。
《吝啬鬼》这个产生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喜剧,充斥着对资产阶级罪恶的金钱欲的讽刺和批判,第二幕的第二场中阿巴贡与科莱昂特的四组排比式对话,科莱昂特对阿巴贡的顶撞也代表着下层阶级对资本主义者的不满(节选一校段:您还要不要脸?竟敢昧着良心,不要面子地干这件有失身份的放债行为,只知道把钱一个一个往自己这边拉却永不满足。和那些历史上丧尽天良,想出各种名堂且臭名昭著的放高利贷者相比,您这种层层剥削的手段是更胜一筹,无人能及得上您这样苛刻残酷。),而阿巴贡对仆人们的态度和苛刻也表现出早期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暴和疯狂压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