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得患失,不怕疼痛。
2018.3.23
少走弯路,会不会死得更惨?
从小到大,一直不断的听到一种叫做“为你好”的教育说辞。啊呀,天气冷了,别露脚踝,等你老了会…我都是为了你好;宝宝乖,这个事情咱们不这样弄,你听我的…我都是为了你好;大学别报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就业好,你听我的,你报这个…我都是为了你好;大学别谈恋爱,好好学习,到时候找工作好找,别人追你你别理他啊…我都是为了你好;毕业了,相亲吧,我看王大妈的二儿子的媳妇的妹妹不错,介绍给你认识一下吧,贤惠能干…结婚吧,我也是为了你好……
看吧,这种教育往往还是语重心长的。而且,当教育方说“为你好”的时候,你要是露出一点点的不领情,你的这种不领情就会在教育方的眼里,像是“不懂得分辨什么是好坏”的幼稚。
但是,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只有真真正正的踩进坑里了,就才会知道坑有多深,内部构造是怎样的。
踩坑踩的多了,才能练就火眼金睛,能分辨长成什么样的大约是一个什么样的坑。孙悟空在炼丹炉里才练就了火眼金睛,没有一定的历练,怎么练就一番功力?只有这样,这样的人他的避坑和跳出坑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强。一眼看出,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举例子?自己回想西游记去吧。
当然,你或许会讲,从A到B有一个陷阱,有人告诉了你,你就可以更快速地到达B。没有人告诉你的话,你可能会掉进去,过了很久才能爬出来,等你到了B的时候,也许你本可以到达C。
仅凭别人的经验和单纯的理论学习,多数情况下,还是会对坑的理解有所偏差的,人存在个体差异,他人的经验只是他人这个特殊的个体在某个时点对某事形成特定的经验。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任意一个要素更换,都会导致获取到的经验不同。所以,由此可见,参考价值不高,慎选啊慎选。
出于爱护,我们都不愿意让自己身边的人白白踩入一些我们认为自己知道的坑,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我们可能确实入过类似的坑,遭受过损失,也可能没入过但坚信那里有坑,于是出于好意对别人进行提醒或直接帮助对方避坑。
避坑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坑。如果一个年轻人一直顺风顺水,那么等他上了一定的年纪,聚起了一定的财富以后,他的抗风险能力跟从坑里摸爬滚打踹的人相比就会比较弱,不仅更容易踩到大坑,而且一旦踩到就可能会损失惨重,还不一定拥有爬起来的能力。
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吧。多踩坑,多尝试不同的环境,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成长起来才是最快的。
路没有白走的,你走的路都是你成长的一部分;书没有白看的,我们读所有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你会发现焦躁的心平息下来了,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白说》
踩的坑也没有白踩的,它会让你抗击打能力变强,内心强壮无比。你遇到的人和事,都会让你成长。别躲避,做个不太乖的小孩吧,去执着的坚持你所坚持的吧。
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令你更强。
坑没有白踩的,它都是你成长的一部分。
晚安,晚安,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