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些“终极”的哲学命题是不敢轻易思考的。且不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仅仅是活着的意义就会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陷入迷茫。
所以最好的办法或许就是不去想,日子一天一天过,做好眼前的、当下的事情就很好。
年少时,我们读书、求学,心中有一个大学梦,有外面的世界,虽然这是一条所有人都在走的路,但我们有目标,有未来,有事做,有希望,日子总可以过得充实而美好。
但人到中年啊!
汪国真说:
“中年和正午有些相似:凝重、深邃、空旷,是生命曲线上的一个极点。”
王小波说:
“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张爱玲说:
“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心理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说:
“中年危机好比是当你爬到梯子顶端,忽然发现梯子架在错误的墙上。”
人到中年,那些曾经的不甘和委屈向自己袭来,而未来早已无梦!
更要命的是,中年之后,总是会常常自问活着有什么意思呢?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中年确实是人生中的一个极点,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中年的的思考与顿悟,决定着余生的幸福。
人生在世,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最需要的总归是家庭,是情感的慰藉,而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人到中年,若能在婚姻里做到这一点,余生或许真的不一样了!
现实中,有多少中年夫妻的婚姻是幸福的呢?
扪心自问,少得可怜。
可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一份甜蜜幸福的婚姻,相伴到老呢?
说什么包容与理解,说什么爱与关怀,都是知易行难。
我认为,人到中年,婚姻中,最重要的是要放下改造另一半的幻想!
经典名著《飘》中有这样的情节:
年轻的斯嘉丽迷恋阿希礼,但他马上就要订婚了,也从未向斯嘉丽明确的表达过自己的爱意,给的全是暧昧。可即便如果,斯嘉丽却坚定阿希礼是爱自己的,并想与他私奔。
斯嘉丽的父亲,那个粗犷、直接、热情的爱尔兰男人看出了女儿的心思,明确的告诉她,让她彻底放弃对阿希礼的念想,并说了这样的话:没有一个女人能在婚后改变她的丈夫!
没有谁是一天长成的,没有谁是上帝的半成品。
在我们的亲密关系里,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以爱之名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去做人!
尤其是父母对于青春期的子女,更是如此,面对一个想独立的人,父母总是用“我爱你,为你好”的借口,想把孩子继续捏造成自己希望的“泥人”!
怎么可能?
是啊,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同意父母继续改造自己,更何况早已是成人的另一半呢?
婚姻中,一方总是抱怨另一方不够关心自己,做事做不到自己的心里。
可那是你的心里他/她,不是真正的他/她。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人过中年,如果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余生也只能在婚姻里继续抱怨,继续纠缠。
当然,我们辩证一点,也不是说一个人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没有谁是一成不变的,夫妻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但这种改变是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我想以后这样”,而不是被伴侣要求“我必须这样”。
人生短短几十年,伴侣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学会经营婚姻吧。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我想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甜美的婚姻,就是在看清伴侣的真相之后依然接受他。”
人过中年,在你认识了真正的他/她之后,依然爱他/她,而不是想改造他/她,或许这就是幸福婚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