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由著名领导力大师、人际关系专家史蒂芬·柯维博士开发的享誉全球的版权课程。
如果想读一本很难的书,先去了解下作者的背景和详细情况,对他有足够兴趣之后,你会很轻松地开始阅读。另外了解背景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他想表达的想法。
习惯一 · 积极主动
这一章里讲到了,人类的四大天赋,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我个人觉得我一直具有前两者天赋,并感知到了,但我还是一个很普通的基层员工,虽然我在身边的同事或者朋友圈似乎是出了名的爱读书的人,但我没有实实在在感受到我的影响力。看这一章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司离职的同事格格。她从10年左右听了俞老师一年读五十多本书的演讲后开始看书。可以说比我看书晚多了。她还希望创立一个读书群,因为我司当时只有运动的一些俱乐部。她真的业余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群。
两年多了,我看着这个群从二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三百多人。这两年,她从最开始从我司离职很不开心,后来先从英语编辑,去年跨到运营这一快,现在成为她所在公司的核心管理层的一部分。她越来越自信,但还是坚持学习,并且不忘安利我这个那个书或者她一直坚持的写作习惯。所以今年初,我开始写读书笔记了。以前只是看完,记下书的名字。因为我的好记性,所以和别人谈到这本书,能说出一些看法。不过写出来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格格就这么影响我开始写作了,不是吗?格格和我认识两年多的行为诠释了她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她专注的是影响圈,接下来我要继续和她学习。
习惯二 · 以终为始
所有的习惯必须有个目标,比如看书吧,我的初衷是多了解别人的故事,别人走过的路。毕竟我爸妈很少和我说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在我们老家的文化,问父母过去的事情很不尊敬。但我确实对年长的人怎么走过青年很好奇,所以我读了很多本小说。读的多了,目标渐渐变了,我想写下我经历过的故事。
“谁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领导”。我想应该是我在上海第一份工作时,同一个办公室刚退休又被返聘的,当了二十多年国企书记的陆阿姨。她很耐心教我很多东西。我很遗憾当时没有更认真地听。她经常夸我大气。可以说我这样内向的人现在能表现得很外向,多亏了陆阿姨这样不断的鼓励。
我已经离开上海四年了。我还没有勇气回去,我觉得自己还没做的足够好去见陆阿姨。而且她一直关心我的终生大事,和我爸妈一样关心着我。我希望等结婚后带着另一半回去见她,这是比较圆满的结局。如果最近三年没有遇到那个人,我会自己抽空回去看看她。
习惯三 · 要事第一
怎样判断事情的“重要程度”?比如我最近吧,本来可以安安逸逸过小日子,偶尔写写文章,参加户外活动。结果由于我的狂妄无知和对自己读书库存的高估,我报名参加了集团的优秀读书者评选活动。我最近需要集中整理过去看过的一些书,挑出有更多印象的写20篇左右读书笔记。这对我来说不算难,也不算容易。只是意味着我要刻苦地去写一写东西了。这就是我最近的要事。那我其他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太紧张。
习惯四 · 双赢思维
这里最让我关注的是富足心态,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就是读书时代,很多成绩好的经常考后谦虚,我考的不好。除了有中国人的谦虚之外,他们还不希望别人学习到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而有富足心态的人,是不怕自己的方法告诉别人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用了多长时间才成为这样能总结出自己成功方法的人,而且这些弯路,很多人必须走过了反思过,才会得到足够的行动力去做某件事情。
习惯五 · 知彼解己
这个习惯的意思就是“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的习惯”。从小我爸妈对我的更多是棍棒教育,尽管我是远超身边小朋友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父母在理论上已经无法争过我了,等我接触心理学以后,我开始试着理解他们,再让他们理解我,现在我们成为了其乐融融的一家。我们的幸福感比从前多很多。
习惯六 · 协作增效
“协作增效是建设性合作的习惯,意味着你能与他人共同创造一些个人单干时达不到的业绩。”这个习惯是我在工作中,从目前的领导身上学到的。我是一个很执着的,会努力自己去思考的人。但我也有一些做不到的事情。我的领导找我谈过三次,我才慢慢接受了她的想法,学会求助。后来我的工作更顺利了。
习惯七 · 不断更新
今年开始订阅的得到的关系攻略,是我关注了熊老师两个月左右的公众号文章,最后下决心买的。这是爸妈没有教我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看书终究是不够的,熊老师讲的很实用。我梳理了自己的情绪,学习了很多方法。最重要的是我发现被赞同了一个行为,那就是所有的事情,只要你感兴趣的都可以成为你进步的源泉。哪怕是玩游戏。比如今年我兴之所至写了一篇游戏群小伙伴的文章,结果火了,群里的小伙伴终于认识了我。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或者谈资,以便成为不被时代抛弃的人。我会继续坚持我的小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