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抬头望天,天蓝云白,好久没见如此的天空了,一念升起,好纯净的天空。
观想这一念后的想法,对天空的认识用上了“纯净”一词,追想这“纯净”一词的来源,实则是天空在头脑中经过了截止到现在的多种天空状态的累积方得来的。从自己认识天空以来,有各种各样关于天空的名相,有阴天和晴天,阴天又分多云天、乌云天,晴天又分少云和无云天等等,对于天空的名字小就被他人给定义下来了,自己也就默认下来了,一直就如同一个工具一样的被自己使用着,与外界交流着。从没有怀疑过,可随着自己不断的观察念头的出现,对于一些形容词发生了些变化,总是在出现这些形容词后马上想到该词的反义词,而且还要把两个词各用一遍,用过后就会想笑,原来形容词语言就是圆圈,没有用形容词时就无爱憎,有了形容词后就有了想要和不想要。可见形容词就是头脑喜好与厌离的产物。
拓展的想开来,不仅是形容词如此,所有的文字语言均如此,有南就有北,有高就有低,有男就有女,有方就有圆,语言一出,界限就出,界限一出就有割裂。佛陀,老子都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有了不可说,有了道可道,非常道。就连耶稣也发现了这个秘密让信徒要爱自己敌人。原来他们都不想人为在头脑中划界,这样就会有对立与冲突,所有对立与冲突皆来至头脑。世界万事万物本无界限,比如白天和黑天,南与北,东与西,大与小等等,这一切都是没有界限的,有的就是人的头脑的划分。
相信除了人以外,万事万物都是知足的,动物决不会因贪欲而进行过多杀戮,植物更不会。但人会,比如像希特勒的头脑给人类带来的怎样灾难。
其实所谓的修行就要让头脑停下来,让本已具足的觉知苏醒,慈悲于世界万物。写到这好似稍稍明白了佛陀所说众生皆是佛了,佛是觉悟的人,人是迷了的佛。觉悟即停止头脑生活,迷了即头脑生活。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